[實用新型]跨騎型車輛的操作部構造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10288.0 | 申請日: | 2013-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765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前田匡雅;前田哲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2D11/02 | 分類號: | F02D11/02;B62K1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陳偉;展馨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跨騎 車輛 操作 構造 | ||
1.一種跨騎型車輛的操作部構造,具有:?
跨騎型車輛的把手管(10);?
能夠相對旋轉地組裝在該把手管(10)上的節氣門(20);?
對向搭載在所述跨騎型車輛上的內燃機供給的空氣量進行調整的節流閥;?
節氣門線纜(30),由分別具有芯線(31)和覆蓋該芯線(31)的線纜外部件(32)的一對線纜(33)構成,各線纜(33)的芯線(31)的一端部(31b)固定在所述節氣門(20)上,另一端部固定在所述節流閥上,根據所述節氣門(20)的操作方向,一對線纜中的某一方的線纜(33)的芯線(31)被牽引,由此使所述節流閥向開方向或閉方向可變;?
通過使被一分為二的外殼半體(41、42)彼此結合而保持所述節氣門(20)的一部分和所述節氣門線纜(30)的一端部且固定在所述把手管(10)上的節氣門外殼(40);?
被該節氣門外殼(40)夾持,引導所述芯線(31)的彎曲部(31c)的滑塊(50),?
其特征在于,?
構成為使所述一對線纜外部件(32)的一端部(32b)和所述滑塊(50)能夠一體化,并通過所述被一分為二的節氣門外殼(40)夾持一體化物(7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跨騎型車輛的操作部構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對所述一對線纜外部件(32)的一端部(32b)彼此進行固定的端部件(60),?
通過使該端部件(60)和所述滑塊(50)結合而構成所述一體化物(70)。?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跨騎型車輛的操作部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部件(60)和滑塊(50)之間夾持使所述一對芯線(31)?通過的密封部件(90)。?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跨騎型車輛的操作部構造,其特征在于,?
設有貫通所述端部件(60)以及所述滑塊(50)的貫通孔(65、55),將通過插入該貫通孔(65、55)而使所述端部件(60)和滑塊(50)不能相對移動地定位的突起(45)一體地設在所述節氣門外殼(40)上。?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跨騎型車輛的操作部構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件(60)具有供所述芯線(31)貫穿的貫穿孔(62h)、且具有結合在所述滑塊(50)上的結合凸部(62),并且,?
所述滑塊(50)具有:承接所述端部件(60)的結合凸部(62)的承接凹部(52);與被該承接凹部(52)承接的所述結合凸部(62)的貫穿孔(62h)連通、并對所述芯線(31)進行引導的凹槽(54),?
密封部件(80)從所述凹槽(54)側在該凹槽(54)中被引導并被插入所述端部件(60)的貫穿孔(62h)中。?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跨騎型車輛的操作部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部件(60)的外周設置突部(61p、66),而在所述節氣門外殼(40)上設置與所述突部(61p、66)抵接的、并與所述線纜(33)的長度方向正交的定位面(41s、42s、46b、46c),通過使該定位面(41s、42s、46b、46c)和所述突部(61p、66)抵接,將所述端部件(60)和節氣門外殼(40)在線纜長度方向上不能相對移動地定位。?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跨騎型車輛的操作部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部件(60)的外周設置突部(61p、66),而在所述節氣門外殼(40)上設置與所述突部(61p、66)抵接的、并與所述線纜(33)的長度方向正交的定位面(41s、42s、46b、46c),通過使該定位面(41s、42s、46b、46c)和所述突部(61p、66)抵接,將所述端部件(60)和節氣門外殼(40)在線纜長度方向上不能相對移動地定位。?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跨騎型車輛的操作部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部件(60)的外周設置突部(61p、66),而在所述節氣門外殼(40)上設置與所述突部(61p、66)抵接的、并與所述線纜(33)的長度方向正交的定位面(41s、42s、46b、46c),通過使該定位面(41s、42s、46b、46c)和所述突部(61p、66)抵接,將所述端部件(60)和節氣門外殼(40)在線纜長度方向上不能相對移動地定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1028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球閥研磨機
- 下一篇:帶有加固機構的新型鏟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