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臭氧水供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08516.0 | 申請日: | 2013-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844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世昌;陳世朋;邱俊龍;黃國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仕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51/00 | 分類號: | F16K51/00;F16K27/00;B01F3/04;B01F5/06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呂俊清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臭氧 供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出水裝置,尤指一種于水龍頭出水時能夠混入臭氧于水流中,以隨時提供使用者清潔用水的臭氧水供給裝置。
背景技術
工業的快速發展相對地造成環境被嚴重污染,以致生活中細菌無所不在;農民為了有好的收成,都會在農作物上噴灑農藥,且會在好價錢時急忙搶收上市而未注意到農藥殘留的問題,使得社會大眾的健康受到威脅。
在越來越注重健康及養身的年代,舉凡吃的食物、使用的餐具及穿的衣物等的洗滌皆逐漸受到重視,一般來說,凈化后自來水殘留了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雖然不經由飲用過程對人體造成直接影響,但仍會通過清洗碗筷、蔬果及食材等對人體造成間接影響,尤其對食材的處理更不容小覷。
為滿足民眾的健康需求,便會在清洗時添加殺菌劑、洗凈劑等用于凈化水質的化學藥劑。然而過量使用化學藥劑不僅會破壞環境,且化學藥劑殘留時容易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殺菌力強、無化學殘留且兼具環保特性的臭氧水已逐漸成為家庭中各式高層次洗滌所使用的洗滌水。
為改善上述缺陷,現有技術提供一種加裝臭氧產生器的水龍頭結構,中國臺灣第I312045號專利揭露了一種結合臭氧的水龍頭,包括相連接的一水龍頭及一臭氧產生器,其中水龍頭的出水管的內部設置有一導氣管,且出水管及導氣管的端部安裝有一混合出水頭,因此于水流出的同時,臭氧產生器所制造的臭氧可通過導氣管而傳輸至出水端混合裝置,進一步混合入水流中以形成臭氧水排出。
然而,在長期使用下現有的結合臭氧的水龍頭具有以下的缺點:第一,該結構在不影響正常出水量的情況下,導氣管的孔徑受到限制,當出水量達5公升時,吸入的臭氧氣體量僅有0.8公升,水與臭氧的混合比例約為5:0.8,無法有效地混合形成濃度較高的臭氧水,或無法混合形成高殺菌力的臭氧水(臭氧于水中的溶解度關乎于臭氧水的殺菌力的強弱)。第二,該出水端混合裝置的結構由外部水流引起中心部位的負壓,使導氣管得以吸入臭氧氣體進行混合,但該結構設計容易造成水流朝中心部位回流而注入導氣管,造成導氣管內部積水,阻斷臭氧輸出而引發故障;雖然在該混合出水頭結構設有止逆結構可解決上述導氣管內部積水問題,仍容易因為存在有水垢而失去作用。
因此,本創作人遂以多年的經驗加以改良設計,經多方探討、多次的試作及改良修正后,乃制作出本實用新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的結合臭氧的水龍頭因為其內的臭氧傳輸受阻,氣水混合比偏低,而無法穩定且有效地供給高殺菌力的臭氧水,以及因為出水端混合裝置的結構設計,易產生水朝向中心回流的問題,造成導氣管積水而引發故障等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臭氧水供給裝置,包括一水龍頭、一臭氧產生器及一混合出水結構;該水龍頭包含有一管體及一穿設于該管體的導水管,其中該管體具有一出水端,該管體的內部與該導水管之間形成有一氣體通道;該臭氧產生器具有一出氣端,該出氣端與該氣體通道相連通;該混合出水結構裝設于該管體的出水端并與該導水管相連接,該混合出水結構還具有一與該氣體通道相連通的引氣孔道,用以于水流通過時產生負壓,且該負壓可于該引氣孔道處引起吸力以吸入該臭氧產生器所制造的臭氧,進一步混入水流中生成臭氧水而排出。
其中,該混合出水結構包括一中空本體、一承載體及一起波器,該中空本體為一底壁及由該底壁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環側壁所構成,該底壁進一步向上延伸形成一進水接頭,該環側壁的內緣凹入形成一環形溝槽,該引氣孔道由該底壁向下延伸并穿越部分該環側壁至該環形溝槽,該承載體固定結合于該中空本體內且具有多個與該環形溝槽相對應的通孔,該起波器卡掣于該承載體內且具有一對應于所述多個通孔的一中空進氣結構。
其中,該水龍頭還包括一穿設于該管體的導氣管,該中空本體的底壁向上延伸形成與該引氣孔道相對應的一進氣接頭,該導氣管的一端連接于該進氣接頭,該導氣管的另一端與該臭氧產生器的出氣端相連通。
其中,該臭氧產生器的出氣端通過一氣體導管與該氣體通道相連通。
其中,該氣體導管的末端進一步設有一出氣接頭。
其中,該中空本體的底壁具有靠近中央的一內端部及靠近邊緣的一外端部,該進水接頭設置于該內端部上,該進氣接頭設置于該外端部上。
其中,該混合出水結構進一步包括一密封環,該密封環設置于該承載體與該中空本體的環側壁之間。
其中,該密封環嵌設于該環側壁的內緣且位于該環形溝槽的下方。
其中,該混合出水結構還包括一止水墊圈,該止水墊圈卡掣于該起波器上且與該中空本體的底壁的內緣相抵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仕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華仕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0851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西林瓶真空在線檢測機
- 下一篇:一種鋁拉絲潤滑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