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通氣可控氣管鏡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04750.6 | 申請日: | 2013-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286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林躍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躍華 |
| 主分類號: | A61B1/267 | 分類號: | A61B1/267;A61M16/04;A61M16/01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海心聯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黃為 |
| 地址: | 514031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氣 可控 氣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管鏡,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通氣可控氣管鏡。
背景技術
目前,醫療機構所使用的取氣管異物鏡,其結構由相互連接的錐部及導向部組成,在錐部上設有供氣管及用于固定冷光源的支座。這種結構的氣管鏡,由于供氣管直接連接在錐部的上部,非??拷F部的上端開口部,這種結構,當在供氧時,氧氣非常容易從錐部的上端開口部流出,導致通過導向部進入人體的氧氣量非常少,并且由于供氣管的內徑非常小,僅為2毫米左右。當患者沒有自主呼吸時,不能進行有效的供氧通氣,會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所以臨床大多采取保留患者自主呼吸的情況下來取異物,這樣又難以達到足夠的麻醉深度,不僅增加了取異物的難度,而且由于取異物的時間較短,有可能會需要重復多次操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危險。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通氣效果良好且使用方便的通氣可控氣管鏡。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通氣可控氣管鏡,包括導管,所述導管主要由相互連接的錐部和導向部組成,其中所述的錐部外壁上設有供氣管;所述供氣管的進氣端與外部供氣源管路連接,出氣端延伸至錐部下部并與錐部內腔相通。
上述的通氣可控氣管鏡中,所述供氣管出氣端上側的錐部內壁上設有朝下傾斜的弧形導流板;進一步地,所述弧形導流板與水平面的夾角α為40~70°。
上述的通氣可控氣管鏡中,所述供氣管的內徑為2.5~6mm。
上述的通氣可控氣管鏡中,所述供氣管的橫截面為圓形或弧形。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將原有的供氣管出氣端朝下移動至錐部下部,延長了供氣管的長度,并且所延長的供氣管部分,可以起到引導氣流方向的目的,使得氧氣在從供氣管排氣端吹出時,可以較自然地朝導向部流動從而進入人體;進一步地,為保證氧氣的正確流動,在供氣管排氣端傾斜設置弧形導流板,有效地保證了氧氣的流向,使得當患者沒有自主呼吸時,可以有效地為人體供氧。這樣,就使得在取異物手術時,可以為患者進行深度麻醉,使得醫生有足夠長的時間來取異物,既保證了手術的質量,又大大地減輕了病人的痛苦,還降低了手術的風險。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圖1中B-B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C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是圖1中D-D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導管1、錐部2、導向部3、供氣管4、弧形導流板5。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通氣可控氣管鏡,包括導管1,所述導管1主要由相互連接的錐部2和導向部3組成,在錐部2外壁上設有供氣管4,所述供氣管4的內徑優選為2.5~6mm,這個口徑,可以有效提高供氧量;具體地,按氣管鏡的導向部3內徑進行區分,臨床常用的氣管鏡有3號、3.5號、4號、4.5號、5號、5.5號、6號、6.5號和7號;供氣管4內徑的設置,優選方式為:6號、6.5號和7號的內徑設計成6mm,3號和3.5號的內徑設計成2.5mm,其余的供氣管4內徑設計成與導向部3內徑相同,,這樣就可以保持足夠的通氣量。所述供氣管4的進氣端與外部供氣源管路連接,出氣端延伸至錐部2下部并與錐部2內腔相通,優選地,出氣端最好延伸至錐部2與導向部3的結合部。這種結構,通過將供氣管4的出氣端朝下延伸至錐部2下部,供氣管4的長度增加并沿導管1長度方向延伸,增加了對氣流的導向作用,可以引導氣流朝導向部3的方向流通,自然進入人體肺部完成供氧。供氣管4的延伸路徑,可以沿導管1外壁設置,也可以嵌在導管1上,和冷光源的導向管一樣的安裝方式。參閱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供氣管4的橫截面為圓形。
使用時,醫生手持氣管鏡沿口腔插入人體氣管中進行取異物操作,由于可以有效保證供氧量,因此可以對患者進行深度麻醉,使患者停止自主呼吸,從而可以大大地延長手術時間,并且保證患者的人身安全。手術過程中,可以通過呼吸囊控制患者呼吸,通過氣管鏡為人體進行有效的供氧,從而保證在長時間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安全。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躍華,未經林躍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0475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人體內約機制平衡檢測裝置
- 下一篇:用于內窺鏡攝像系統的遠程控制服務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