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和人工拉動兩用三輪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03366.4 | 申請日: | 2013-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502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宇 |
| 主分類號: | B62K5/027 | 分類號: | B62K5/027;B62K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 人工 拉動 兩用 三輪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交通工具,將電動三輪車的進行改進,成為更加輕便和小型化且可人工拉動的兩用車,因此這款兩用車將為百姓出行帶來更多便利。?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公用的電動三輪車是由車身、電機、控制器和三個輪子等構成的,多用于運載長大或重物等,它的不足之處在于重量大、體積大,機動和靈活性差等,更加無法實現折疊后隨身攜帶。而公知公用的折疊電動(兩輪)自行車雖然能夠解決體積大、重量大等問題,但是折疊后重量仍然較大且拖動不便,人工攜帶(背抱或提拿)依然較困難,同時電動自行車在行駛中還存在穩定性差、安全性差等問題。?
發明內容
目前,公知公用的電動三輪車是由車身、電機、控制器和三個輪子等構成的,多用于運載長大或重物等,它的不足之處在于重量大、體積大,機動和靈活性差等,更加無法實現折疊后隨身攜帶。而公知公用的折疊電動(兩輪)自行車雖然能夠解決體積大、重量大等問題,但是折疊后重量仍然較大且拖動不便,人工攜帶(背抱或提拿)依然較困難,同時電動自行車在行駛中還存在穩定性差、安全性差等問題。?
?
為了克服現有電動三輪車“個頭”大不便攜帶以及可折疊電動自行車行駛安全性差等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折疊使用的電動和人工拉動的兩用三輪車,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方便攜帶且造價低廉等特點。當其作為電動車使用時,能夠提供穩定的騎行功能;當其作為人工拉動的小車(以下簡稱小拉車)時,為使用者提供更加輕松便捷出行功能。?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現有電動三輪車的基礎上進行整車小型化、輕型化設計,并且增加折疊功能充分利用其中兩個后輪子,形成兩用三輪車。?
電動和人工拉動兩用三輪車,包括車架、座箱、前車身、車輪、轉換組件、驅動裝置和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前輪驅動電機(M)、電機控制器、電池;所述車輪包括前輪、左后輪、右后輪,前車身前端與前叉連接,前輪通過前軸連接在前叉下端,左后輪和右后輪通過后軸對稱的連接在車架的后端;所述車架上端與拉把連接,下端及側后端與與座箱連接,前端與轉換組件連接;所述轉換組件前端鉸接前車身;所述前車身與前叉相連;所述前叉與前輪和車把相連;所述座箱內設有電機控制器和電池,下端與側端與車架連接;所述前軸兩側設有雙腳踏板;所述車把連接在前叉上部高出前輪頂端的位置。?
根據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還有如下技術方案,要點如下:?
1.三輪車體積的小型化設計:車身長度不超過1米,寬度不超過0.5米,高度不超過1.2米,車輪大小不超過0.36米(14寸)。
2.三輪車重量的輕型化設計:總重量不宜超過15公斤,載重不超過100公斤,其中電池應采用鋰電池,車身及座箱應采用輕質堅固的材料。?
3.三輪車可兩用:將電動三輪車進行折疊,利用兩個后輪形成小拉車。電動三輪車前部折疊后,隱藏至座箱內,這樣可以為小拉車的拖動減少部件長大帶來的阻礙。?
4.三輪車行駛中的安全設計:將從三輪車的結構(較兩輪車)在騎行中更為穩定,且速度低,為使用者提供座箱采用坐姿騎行,使用者的雙腳可以放在前輪兩側的腳踏板上,簡稱為雙腳夾騎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安全設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電動騎行,也可以人工拉(拖)動,為使用者提供一種體積小、重量輕、方便攜帶、造價低廉而且騎行更加安全的新型交通工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展開后的側視圖。?
圖2是本實施例折疊后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座箱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簡圖。?
圖中1.車架,2.拉把,3.后軸,4.左后輪,5.右后輪,6.座箱,7.電機控制器(在座箱內),8.電池(在座箱內),9.轉換組件,10.前車身,11.八件碗,12.前叉,13.車把,14.轉把或調速器,15.剎車把,16.前軸,17.前輪,18.前輪剎車裝置,19.雙腳踏板,K.總開關,M.前輪驅動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1.結構介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宇,未經陳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0336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