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02082.3 | 申請日: | 2013-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171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錢大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聯科盛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005 | 分類號: | A61B1/005;A61B1/012;A61B1/05;A61B1/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23 江蘇省蘇州工業***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腔道 一次性 內窺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器材,具體涉及一種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
背景技術
內窺鏡是目前一種常見的醫療器械,隨著攝像頭芯片技術的成熟和發展,其越來越多被使用在一次性使用的內窺鏡材料中。
早期中止妊娠是現在常見的婦科診療項目,一般會采取藥物和手術兩種方式,前者進行不徹底,有大出血的危險,對婦女身體影響較大,容易留下后遺癥;后者此較普逼,現在的人流器械采用負壓吸引器和傳統擴宮器以及刮宮器組成,由于目前還處于非可視設備,通常憑醫生經驗和手感完成,往往因醫生的業務能力、感覺靈敏度、工作責任心、經驗積累、敬業精神以及慈善心腸而產生不同的后果。另外,常規的手術方法是實用金屬器械探宮腔、刮宮,手術過程給患者帶來恐懼和痛苦,且有宮頸、宮體損傷、子宮穿孔及醫源性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到目前為止,人流手術的成功與否仍無客觀量化的標準。
將可視化的內窺鏡用在宮腔診療手術中是十分必要的,現有一些專利均對此作了進一步研究,但尚存在以下問題:1、具有單一工作腔道,連接吸引器,用途單一,不能為輔助多種診療設備使用;2、僅具有直段管體,操作角度有限,不能在特定位置和角度使用;3、管體不具有刻度,不偏于判斷診療位置;4、腔道接口處沒有控制機構,不便于對于吸引氣壓或者注入液體流速的控制;5、不是一次性使用器材,有引起醫源性交叉感染的可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能夠輔助多種診療設備使用,為一次性醫用產品,能夠避免交叉感染,且操作方便,應用靈活。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包括使用時插入宮腔中的管體和連接外部診療設備的接口,所述管體內具有:
用于放置拍攝組件的器件腔,所述拍攝組件設置于所述器件腔的封閉的頭部,所述器件腔的尾部與數據接口連接;
用于給藥的給藥腔,所述給藥腔的頭部具有開放的給藥開口,所述給藥腔的尾部與給藥口連接;
及用于吸引或注入的吸注腔,所述吸注腔的頭部具有開放的吸注口,所述吸注腔的尾部具有吸注接口。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所述管體由頭部的彎段管體和尾部的直段管體組成。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所述的拍攝組件包括攝像頭和LED光源。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所述的數據接口為USB接口。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所述的給藥接口上具有橡膠封閉圈。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所述的吸注接口上具有控制流量和吸引負壓的旋鈕。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所述直段管體上具有刻度線,所述刻度線為不同顏色的刻度環。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所述吸注接口與吸引器、彭宮機、診療儀器或診療器械連接。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所述吸注腔可以穿設診療器械,所述診療器械包括但不限于手術刀,手術剪,及活檢鉗。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所述吸注接口與所述吸引器、彭宮機、診療儀器的連接可以切換,在同一個腔道內吸引和注入切換或交替進行。
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能夠輔助多種診療設備使用,為一次性醫用產品,能夠避免交叉感染,且操作方便,應用靈活。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附圖標記為:1、彎段管體;11、拍攝組件;12、給藥開口;13、吸注口;2直段管體;21、刻度線;31、器件腔;32、給藥腔;33、吸注腔;41、數據接口;42、給藥口;43、吸注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多腔道一次性內窺鏡,包括使用時插入宮腔中的管體和連接外部診療設備的接口,所述管體內具有:
(1)用于放置拍攝組件11的器件腔31,所述拍攝組件11設置于所述器件腔31的封閉的頭部,所述器件腔31的尾部與數據接口41連接。所述的拍攝組件11包括攝像頭和LED光源。所述的數據接口41可以為USB接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聯科盛世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聯科盛世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0208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