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化油器大氣平衡孔防漏導油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97012.3 | 申請日: | 2013-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416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林瑞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德市鑫明動力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19/06 | 分類號: | F02M1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53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化油器 大氣 平衡 防漏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油器,具體涉及一種化油器大氣平衡孔防漏導油結構。
背景技術
化油器(carburetor)是在發動機工作產生的真空作用下,將一定比例的汽油與空氣混合的機械裝置。化油器作為一種精密的機械裝置,它對發動機的重要作用可以稱之為發動機的“心臟”。其完整的裝置應包括起動裝置、怠速裝置、中等負荷裝置、全負荷裝置、加速裝置。化油器會根據發動機的不同工作狀態需求,自動配比出相應的濃度,輸出相應的量的混合氣,為了使配出的混合氣混合的比較均勻,化油器還具備使燃油霧化的效果,以供機器正常運行。
目前,大多數化油器的大氣平衡孔開設在化油器本體與發動機連接的端面上,并且在化油器本體與發動機連接的端面還設置有相應的槽道,例如專利號為:201120013684.0的一種化油器。然而在發動機處于振動工況或者傾斜(爬坡)的工況下,部分的底蓋內的油會從大氣平衡孔中溢出或漏出,而這些溢出或漏出的油通過槽道流向高溫的發動機上容易引起發動機的燃燒,造成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化油器大氣平衡孔防漏導油結構,它可以避免化油器中的油通過大氣平衡孔直接排向發動機高溫的外殼上,造成安全事故。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一種化油器大氣平衡孔防漏導油結構,包括化油器本體,該化油器本體的下側具有底蓋,所述化油器本體上設置有與外界大氣連通的大氣平衡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氣平衡孔道的大氣平衡孔開設在排除化油器本體與發動機連接端面的化油器本體旁側上,所述大氣平衡孔上連接有管接頭,所述管接頭上連接有引流管。
進一步,所述管接頭的一端部采用過盈配合的方式打入大氣平衡孔內,其另一端部與引流管套接。
進一步,所述管接頭的一端部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連接在大氣平衡孔內,其另一端部與引流管套接。
進一步,所述引流管為耐高溫、防火的軟管。
進一步,所述引流管為耐高溫、防火的波紋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化油器大氣平衡孔防漏導油結構通過將大氣平衡孔開設在排除化油器本體與發動機連接端面的化油器本體旁側上,并采用引流管將溢出或漏出的油導流排放,避免油直接排向發動機高溫的外殼上,造成安全事故。
附圖說明
圖1為背景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方向上的斷面示意圖。
標號說明:?21-化油器本體??22-底蓋???23-大氣平衡孔道??24-管接頭???25-引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一種化油器大氣平衡孔防漏導油結構,包括化油器本體21,該化油器本體的下側具有底蓋22,所述化油器本體21上設置有與外界大氣連通的大氣平衡孔道23,所述大氣平衡孔道的大氣平衡孔開設在排除化油器本體與發動機連接端面的化油器本體旁側上,所述大氣平衡孔上連接有管接頭24,所述管接頭24上連接有引流管25。
上述管接頭的一端部采用過盈配合的方式打入大氣平衡孔內,其另一端部與引流管套接。在其他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管接頭的一端部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連接在大氣平衡孔內,其另一端部與引流管套接。
上述引流管為耐高溫、防火的軟管。在其他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引流管為耐高溫、防火的波紋管。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德市鑫明動力配件有限公司,未經寧德市鑫明動力配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9701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檢測限度計算設備和檢測限度計算方法
- 下一篇:一種沖壓成型的汽車發動機散熱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