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缸筒側壁設置油孔組的液壓油缸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93591.4 | 申請日: | 2013-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355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楊蘇鵬;趙峰;賈祥磊;夏志勇;楊凌峰;劉正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三基鑄造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5/14 | 分類號: | F15B15/14;B22D18/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06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側壁 設置 油孔組 液壓油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擠壓鑄造機中驅動料筒作擺動運動的油缸。也適用于一般意義上的液壓油缸。
背景技術
在立式與臥式擠壓鑄造機中,目前采用油缸中的活塞移動來驅動料筒作擺動運動,由于料筒質量較大,有較大的慣性,所以,要求活塞移動開始時要緩慢,并逐漸加速,料筒擺動基本到位時,活塞移動又要由快變慢,使料筒不至因運動慣性做向前沖擺,造成損壞,而是正確擺動停止到指定位置。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目前在液壓油路中設置比例閥和節流閥來控制驅動活塞的進油量,該控制裝置復雜,且因工作環境溫度高和粉塵多而時有故障。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料筒擺動運動液壓油缸控制裝置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新的思路和新的結構,在沒有額外的控制裝置的情況下,使得活塞在運動過程能自行調節運動速度,實現緩慢啟動,逐步加速,高速勻速運動,逐步減速和緩慢停止運動的五個運動階段。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改變油缸的進出口油路,在缸筒(3)兩端的側壁各加工一組等距離分布的油孔組,該油孔組最靠近缸筒(3)端頭的油孔稱為第一油孔,左邊的油孔組與缸筒(3)側面的無桿腔進出油板(7)相連通,右邊的油孔組與缸筒(3)側面的有杠腔進出油板(6)相連。設油孔組的總長度為L,缸筒(3)中間沒有油孔部分長度為D,缸筒(3)總的有效長度為2L+D,如圖1所示。置活塞(2)在缸筒(3)中,且活塞(2)高度為Δ的凸起貼靠在缸筒(3)左邊的無桿腔蓋(1)上,通過缸筒(3)左邊的無桿腔進出油板(7)向油孔組注入壓力油,右邊的油孔組通過有桿腔進出油板(6)接常壓油箱,由于活塞(2)表面覆蓋了缸筒(3)無桿腔除左邊第一個孔以外所有油孔,高壓油通過左邊第一個孔進入無桿腔,開始時僅僅左邊第一個孔進油,壓力油推動活塞(2)緩慢啟動,隨著活塞(2)的運動,左邊第二個孔逐漸露出,進油量變大,使活塞(2)的移動增速,直至左邊油孔組所有油孔不被活塞(2)覆蓋,進油量最大,出油也最暢通,活塞(2)高速勻速運動,進一步活塞(2)移動,逐步覆蓋缸筒(3)有桿腔的油孔組,出油量變小,活塞(2)移動減速,直到只有右端第一個孔出油,出油量很小,活塞(2)緩慢運動,當活塞(2)前端凸起碰到有桿腔蓋(5)時,使活塞(2)停止運動。當活塞(2)作回程運動時,有桿腔進出油板(6)進壓力油而無桿腔進出油板(7)接常壓油箱,反向重復上述過程,活塞(2)就從右到左緩慢啟動,增速,高速勻速運動,減速,緩慢停止。回程時,壓力油進入有桿腔體,而有桿腔體的體積比無桿腔體積小,所以回程時的平均速度要大于工作行程時的速度,正好符合了油缸慢進為工作行程,快退為回程的要求,提高了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和有益效果是:不采用任何控制裝置,可以利用油缸的自身結構特點,實現有桿活塞的五階段移動,有較好的運動和動力特點,克服了被驅動件質量慣性對運動的不利影響;簡化液壓系統結構,降低成本,提高了運動的可靠性,減少故障;同時實現慢進快退,提高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中1是無桿腔蓋,2是活塞,3是缸筒,4是活塞桿,5是有桿腔蓋,6是有桿腔進出油板,7是無桿腔進出油板。在圖中,缸筒(3)無桿腔油孔組和有桿腔油孔組左右成對稱分布。油孔組的軸向總長為L,缸筒中沒有鉆油孔段的長度為D,活塞的軸向有效長度為Z。活塞兩端的高度凸起相同為Δ。在活塞用凸起貼靠在無桿腔蓋或者有桿腔蓋時,活塞不得覆蓋油孔組的第一個油孔,根據這個要求來選定Δ的大小。
圖2是活塞位移與活塞移動速度之間的關系圖,可以看出,活塞移動速度由緩慢啟動(I),加速運動(II),高速運動(III),減速運動(IV)和緩慢停止(V)五階段組成。調節缸筒(3)的有關尺寸L和D,油孔組油孔的直徑大小和油孔的數量,調節活塞(2)的軸向長度Z,可以改變速度,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改變上述五階段的相互比例。
本實用新型技術已經在SCH系列臥式擠壓鑄造機中應用,取得較好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技術也可以應用于一般液壓油缸和活塞的設計,從而大大簡化液壓控制系統,并提高運動的可靠性。
具體實施方式
缸筒(3)油孔組的油孔截面大小及油孔的數量決定了油的流量,通過設計不同直徑的油孔及油孔的數量可以調節活塞(2)的移動速度和移動時間。活塞(2)的軸向長度Z要設計得當,活塞(2)處于無桿腔或有桿腔的極限位置時,活塞(2)與缸筒(3)接觸部分要覆蓋無桿腔或有桿腔側除第一油孔以外的所有油孔。在活塞(2)兩側設置凸起,當活塞(2)的凸起貼靠在有桿腔蓋或無桿腔蓋上時,第一油孔始終不被封閉覆蓋。如圖1所示,活塞(2)上要有凸起且凸起直徑要小,當活塞處于左右邊極限位置時,經第一個油孔流入缸筒(3)的高壓油作用于活塞端面推動活塞(2),要保證其啟動推力。如果不在活塞(2)上設置凸起,可在有桿腔蓋(5)和無桿腔蓋(1)上設置凸起,效果相同。當活塞(2)的軸向長度Z小于缸筒(3)無油孔部分長度D時,才會出現活塞(2)高速勻速運動階段。在應用于SCH系列臥式擠壓鑄造機擺動料筒的液壓油缸時,Z遠遠小于D,所以活塞(2)有明顯的高速勻速運動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三基鑄造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蘇州三基鑄造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9359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二次緩沖油缸
- 下一篇:一種連體壓縮箱液壓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