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投光燈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93570.2 | 申請日: | 2013-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1345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胡華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市高陽照明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00 | 分類號: | F21S8/00;F21V17/10;F21V21/1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 地址: | 213118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投光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投光燈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多功能型的投光燈。
背景技術
投光燈是一種用于室內或室外對特定區域進行照明的裝置,但目前大多數使用的投光燈其聚光性不強,不能達到特定區域所需要的照明強度,且在對特定區域內,對于投光燈的安裝要求也非常嚴格,其投光燈只是通過螺栓或螺釘與外部設備固定連接,這種固定形式使得投光燈與燈桿的安裝接觸面積較小,投光燈容易松動。
現有的投光燈還都具有以下缺點:一般只能在一個平面進行角度調節,而不能在其他平面進行角度調節,影響了投光燈的使用性能;投光燈中,上蓋與燈罩之間可以是通過粘結連接或者是通過螺釘、螺栓連接,但這兩種固定形式都會造成不能方便的更換燈泡,如果緊固過程中用力過大,還會對上蓋造成損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之不足,提供一種投光燈。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投光燈,用于對特定區域進行照明的設備,包括燈罩、燈架、旋轉連接件和固定投光燈的安裝座,燈架設置在燈罩的底部,旋轉連接件的一端與燈架活動連接并對燈架進行上下、左右角度的調節,另一端與安裝座相連,燈罩的頂端安裝有透明的上蓋和緊固燈罩與上蓋的壓緊組件;
所述的燈罩具有放置透明蓋的罩頭和與燈架相連接的固定部,罩頭的內壁表面上由內向外依次軸向壓制有多個條紋形縱向凹槽,罩頭的內壁表面上、在凹槽的外側軸向壓制有多個具有聚光作用的凹面,多個凹面形成蜂窩狀;
所述的安裝座具有與連接件相連接的端頭和設置在端頭底部的套接投光燈安裝設備的套管。
所述的燈罩的頂端端口處設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燈罩與上蓋之間。
所述的燈架具有放置燈泡連接座的殼體和設置在殼體外側的連接耳,殼體與燈罩固定連接,連接耳與旋轉連接件活動連接;
所述的旋轉連接件具有對燈罩和燈架進行上下角度調節的旋接部和對燈罩和燈架進行左右角度調節的套接部,套接部設置在旋接部的下方并與底座相連;
所述的壓緊組件具有固定上蓋的彈性壓件、設置在燈罩端口處的支撐件和位于彈性壓件與支撐件之間的聯接鉸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操作方便,提高了燈罩的聚光強度和反光效果,安裝方便,增加了投光燈的穩固性,適用范圍較廣。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燈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縱向剖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燈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壓緊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燈罩,11.罩頭,12.固定部,2.燈架,21.殼體,22.連接耳,3.旋轉連接件,31旋轉部,32.套接部,4.安裝座,41.端頭,42.套管,5.壓緊組件,51.彈性壓件,52.支撐件,53.聯接鉸鏈。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的投光燈,用于對特定區域進行照明的設備,包括燈罩1、燈架2、旋轉連接件3和固定投光燈的安裝座4,燈架2設置在燈罩1的底部,旋轉連接件3的一端與燈架2活動連接并對燈架2進行上下、左右角度的調節,另一端與安裝座4相連,燈罩1的頂端安裝有四個透明的上蓋和緊固燈罩1與上蓋的壓緊組件5,燈罩1的頂端端口處設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燈罩1與上蓋之間。
如圖2和3所示,燈罩1具有放置透明蓋的罩頭11和與燈架2密封連接的固定部12,罩頭11的內壁表面上由內向外依次軸向壓制有多個條紋形縱向凹槽,罩頭11的內壁表面上、在凹槽的外側軸向壓制有多個具有聚光作用的凹面,多個凹面形成蜂窩狀,條紋形縱向凹槽的設置是為了使燈罩1的聚光效果更好,蜂窩狀凹面的設置主要是使燈罩1的反光效果更好。
可將罩頭分為圓柱形的上聚光區、呈喇叭狀的中聚光區和呈喇叭狀的下聚光區,下聚光區的內壁上設置有多個條紋形縱向凹槽,中聚光區的內壁上設置有形成蜂窩狀的多個凹面,中聚光區的直徑大于下聚光區的直徑,中聚光區的最大直徑與上聚光區的直徑相等,呈喇叭狀的中聚光區和下聚光區主要是使光束向外發散,而上聚光區設置成圓柱形,主要是為了使光束集中在一起,起到聚光的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市高陽照明電器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市高陽照明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9357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干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教學演示裝置
- 下一篇:一種自動售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