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門檻加強板及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93433.9 | 申請日: | 2013-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022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段志明;楊建偉;馬征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0 | 分類號: | B62D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黃燦 |
| 地址: | 1013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門 加強 汽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門檻加強板及汽車。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車的車門內一般都設置有車門檻加強板,以增加車門的強度。車門檻加強板一般分為兩種形式。
一種是采用單一材料、厚度均勻沖壓成型的門檻加強板。這種結構制作簡單,可以較好地保證零件的整體平整性和尺寸精度,但鋼板厚度是按強度所需的厚度最大值設計,因此不利于車身的輕量化。且這種門檻加強板整體剛度一致,在碰撞事故發生時因沒有吸能緩沖區,門檻處的變形量會較大,對車內駕乘人員傷害較大,直接導致整車安全性能的下降。
另外一種是門檻加強板采用不同厚度的鋼板通過焊接連接而成的分段式結構。這種結構雖在車身輕量化方面有所改善,但拼焊板在連接處存在熱應力,常出現強度不足。在碰撞事故發生時激變部位會產生應力集中,從而導致門檻加強板變形嚴重甚至斷裂,造成駕駛室變形量大,對車內駕乘人員傷害較大。而且為保證這種結構在連接處的強度,常需要在門檻分段處增加連接板,這樣也增加整車的零件數量。因此這種門檻加強板不僅強度不足,穩定性差,而且整體結構復雜,受焊接影響,生產效率低、成本高,后期維護工作量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解決上述問題的車門檻加強板。
此外,還有必要提供一種應用上述車門檻加強板的汽車。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門檻加強板,用于增加汽車的車門的強度,該車門檻加強板包括第一加強段、第二加強段和連接該第一加強段和該第二加強段的過渡段,該第一加強段的厚度大于該第二加強段的厚度,該過渡段包括主體、第一端及第二端,該第一端的厚度與該第一加強段的厚度一致,該第二端的厚度與該第二加強段的厚度一致,該主體的厚度由該第一端向該第二端逐漸減小。
優選的,所述車門檻加強板通過整體沖壓成型形成。
優選的,所述主體經過該第一端和該第二端的截面的形狀為一梯形。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車門及設于該車門內的車門檻加強板,該車門檻加強板用于增加該車門的強度,該車門檻加強板包括第一加強段、第二加強段和連接該第一加強段和該第二加強段的過渡段,該第一加強段的厚度大于該第二加強段的厚度,該過渡段包括主體、第一端及第二端,該第一端的厚度與該第一加強段的厚度一致,該第二端的厚度與該第二加強段的厚度一致,該主體的厚度由該第一端向該第二端逐漸減小。
優選的,所述車門檻加強板通過整體沖壓成型形成。
優選的,所述主體經過該第一端和該第二端的截面的形狀為一梯形。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門檻加強板,通過采用軋制差厚鋼板整體沖壓成型,結構穩定,具有較高的剛度和強度,解決了門檻加強板結構復雜,強度不足的問題,并減輕了零件重量。門檻加強板這種差厚式的結構在碰撞時可以合理的變形和充分的吸收碰撞能量,滿足了安全性的要求。與傳統分段式門檻加強板相比,本實用新型避免了分段式門檻加強板的焊接流程和厚度激變而產生的應力集中,且無需進行連接板的開發,有效的降低了生產成本。此外,本實用新型工藝簡單,生產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車門檻加強板的平面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車門檻加強板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汽車,包括車門(圖未示)及設于該車門內的車門檻加強板10。車門檻加強板10用于增加該車門的強度。
車門檻加強板10包括一第一加強段11、一第二加強段13和連接第一加強段11和第二加強段13的過渡段15。其中,第一加強段11的厚度大于該第二加強段13的厚度。
請一并參閱圖2,過渡段15包括一主體152、一第一端154及一第二端156。第一端154的厚度與第一加強段11的厚度一致,第二端156的厚度與第二加強段13的厚度一致,主體152的厚度由該第一端154向第二端156逐漸減小。本實施例中,車門檻加強板10通過整體沖壓成型形成,且主體152經過第一端154和第二端156的截面的形狀為一梯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9343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