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重型汽車車門鉸鏈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89066.5 | 申請日: | 2013-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205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時磊;張新淇;王濤;王志鋒;康愛民;秦敬震;夏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D3/02 | 分類號: | E05D3/02;E05D5/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 地址: | 250002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重型汽車 車門 鉸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重型汽車車門鉸鏈。?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重型汽車的車門比較重,所以在重型汽車上使用的車門鉸鏈要求比較高,而一般的車門鉸鏈限位功能不強,而且結構設計比較松散,導致強度不高,使用不方便,可靠性比較差。?
發明內容
為解決以上技術上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使用方便可靠的重型汽車車門鉸鏈。?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一種重型汽車車門鉸鏈,包括相鉸接的鉸鏈座Ⅰ和鉸鏈座Ⅱ,
所述鉸鏈座Ⅱ上設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固定在鉸鏈座Ⅱ上,另一端懸空,所述鉸鏈座Ⅰ連接有至少一個在鉸鏈座Ⅱ翻轉行程末端擠壓扭簧懸空端的棘輪。?
上述鉸鏈座Ⅱ上部設置有翹起的限位座,下部設置有頂部帶有螺紋孔的鉸鏈軸,所述鉸鏈軸上套有軸套,所述鉸鏈座Ⅰ上部向外延伸有與限位座相配合的限位塊,所述限位塊上設置有軸孔,軸套頂部設置有凸塊,限位塊底部設置有可嵌入凸塊的嵌入槽,軸孔與螺紋孔對齊并穿入有螺栓。?
上述軸套底部連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端面上設置四個棘輪,相鄰兩個棘輪之間形成作為檔位的弧形凹槽。?
上述扭簧為S形,鉸鏈座Ⅱ上設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設置有豎直的固定孔,固定座一側設置有豎直的卡槽,扭簧的固定端穿入固定孔內固定,并且扭簧的中部嵌入卡槽內,扭簧的懸空端位于卡槽的下方并與棘輪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更緊湊,同時具有鉸鏈和限位功能,具有最大開度的限位結構有利于保證限位的可靠性,能達到較高的可靠性,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鉸鏈座Ⅰ,2鉸鏈座Ⅱ,3棘輪,4安裝板,5軸套,6凸塊,7鉸鏈軸,8限位塊,9扭簧,10螺栓,11固定座,12限位座,13卡槽,14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重型汽車車門鉸鏈,包括相鉸接的?
鉸鏈座Ⅰ1和鉸鏈座Ⅱ2,鉸鏈座Ⅱ2上設置有扭簧9,扭簧9一端固定在鉸鏈座Ⅱ2上,另一端懸空,鉸鏈座Ⅰ1連接有至少一個在鉸鏈座Ⅱ2翻轉行程末端擠壓扭簧9懸空端的棘輪3。可以采用軸套5底部連接安裝板4,安裝板4端面上設置四個棘輪3,相鄰兩個棘輪3之間形成作為檔位的弧形凹槽。?
具體地說,鉸鏈座Ⅱ2上部設置有翹起的限位座12,下部設置有頂部帶有螺紋孔的鉸鏈軸7,鉸鏈軸7上套有軸套5,鉸鏈座Ⅰ1上部向外延伸有與限位座12相配合的限位塊8,限位塊8上設置有軸孔,軸套5頂部設置有凸塊6,限位塊8底部設置有可嵌入凸塊6的嵌入槽,軸孔與螺紋孔對齊并穿入有螺栓10。?
扭簧9為S形,鉸鏈座Ⅱ2上設置有固定座11,固定座11上設置有豎直的固定孔14,固定座11一側設置有豎直的卡槽13,扭簧9的固定端穿入固定孔14內固定,并且扭簧9的中部嵌入卡槽13內,扭簧9的懸空端位于卡槽13的下方并與棘輪3在同一水平面上。?
其工作原理為:鉸鏈座Ⅰ1和鉸鏈座Ⅱ2未安裝時是分離獨立的,將鉸鏈座Ⅰ1和鉸鏈座Ⅱ2分別安裝在車體和車門上,使限位塊8的軸孔與鉸鏈軸7上的螺紋孔對齊并穿入螺栓10,即安裝完畢。使用時,有兩重限位,車門帶動鉸鏈座Ⅰ1翻轉,此時鉸鏈軸7在軸套5內轉動,當翻轉到行程末端,也就是不能再翻轉車門,在翻轉車門就可能損壞車門時,首先上面的限位塊8頂在限位座12上,起到限位作用。同時扭簧9的懸空端會擠壓到棘輪3,扭簧9變形,從而給車門一個彈力,起到緩沖作用,而且相鄰兩個棘輪3之間的弧形凹槽作為檔位,在車門不同開度的情況下進行限位。而且使車門能夠在適當的位置保持,并在開關車門時提供合適的操作手感。因此結構更緊湊,同時具有鉸鏈和限位功能,具有最大開度的限位結構有利于保證限位的可靠性,能達到較高的可靠性,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8906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