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微波解吸吸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84973.0 | 申請日: | 2013-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1757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馬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軍 |
| 主分類號: | B01D53/02 | 分類號: | B01D53/02;B01J19/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紅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趙曉慧 |
| 地址: | 5108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波 解吸 吸附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波解吸吸附裝置。
背景技術
吸附裝置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例如,利用憎水性分子篩從含有機溶劑的廢水中吸附有機溶劑,利用A3分子篩從含水的有機溶劑中吸附水分,以及利用憎水分子篩從含有機溶劑的空氣中吸附有機溶劑等,這些分子篩吸附溶劑或者水分后會失去進一步的吸附能力,為了恢復分子篩的吸附能力,加熱這些分子篩使吸附在分子篩中的水分或者有機溶劑從分子篩中解吸出來是經常采取的技術手段。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蒸汽加熱,電阻式電加熱等,這些加熱再生方式最大的缺陷是加熱速度慢。
微波加熱是公認的一種快速加熱方法,但是,由于微波的穿透深度有限,所以,微波沒有廣泛應用于吸附裝置的解吸。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微波解吸吸附裝置,它克服了微波穿透深度有限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微波解吸吸附裝置,包括帶有廢氣進口及潔凈空氣出口,再生氣體入口及再生氣體出口的吸附裝置,吸附裝置內裝有吸附材料,吸附裝置為筒式設計,外壁為金屬管,吸附材料為環式設計,吸附裝置內設有石英管,吸附材料套設于石英管上,石英管上裝有微波發生器,微波發生器工作時,微波沿石英管軸向傳播,穿透石英管壁面將微波傳遞給吸附材料。
石英管通過固定法蘭及密封圈、螺栓上下固定在吸附裝置上,密封圈為不吸收微波的氟橡膠。
本實用新型通過利用微波加熱吸附材料,傳熱速度快,耗時短,和普通的吸附材料熱空氣解吸吸附濃縮裝置比較,本裝置更加節能外,微波直接加熱吸附材料時,微波穿透吸附材料的深度在100mm左右。本實用新型中微波可以沿石英管軸向傳播,然后沿徑向將微波傳遞給吸附材料,被加熱的吸附材料離微波發射點的距離最多可以達到1000mm,克服了微波穿透深度有限的缺陷。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與工作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為微波解吸吸附裝置。
如圖所示,圖中4是石英管,3是金屬管,2是吸附材料,吸附材料2套設于石英管4上,5是上固定法蘭,?6是下固定法蘭,?8是上O型密封圈,材料是不吸收微波的氟橡膠,9是上O型密封圈壓蓋,10是9之壓緊螺栓,11是下O型密封圈,材料是不吸收微波的氟橡膠,12是是下O型密封圈壓蓋,13是12之壓緊螺栓,14是微波發生器。
微波發生器14工作時,加熱用微波沿石英管4軸向傳播,穿透石英管4壁面將微波傳遞給吸附材料2。
E是需要進行吸附處理流體的入口,例如,含有機溶劑的水、含有機溶劑或者含水分的空氣從該點進入吸附裝置。B點是經過吸附處理后的流體的出口。
D點是再生氣體的進口,C點是再生氣體的排出口。
F1、F2、F3、F4是電磁閥,他們控制各種流體的流通或截止。
當吸附裝置處于吸附操作時,電磁閥F4、F1開啟,其他關閉,需要進行吸附處理的流體從E點進入吸附裝置,從B點排出吸附裝置。
當吸附裝置進行解吸操作時,加熱再生用微波從A點射進石英管,當微波加熱一定時間后,開啟電磁閥F2、F3,再生空氣從D點進入吸附裝置,從C點排出吸附裝置。吸附在吸附材料上的有機溶劑或者水分被再生空氣帶走,吸附材料恢復吸附能力。
根據吸附技術的基本原理,圖中B與E點距離越大,流體流過吸附材料時吸附效果越好。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軍,未經馬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8497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