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連接器屏蔽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83912.2 | 申請日: | 2013-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262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劉海新;丁雪;張莉;程宇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648 | 分類號: | H01R13/648;H01R13/6581;H01R13/6583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熊永強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連接器 屏蔽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通訊設備互聯端口屏蔽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連接器屏蔽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通信設備互聯端口速率(6G以上)越來越高,現有產品架構下,要滿足美國準入FCC(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認證(1-40GHz頻段)要求的實現難度越來越大,且隨之而來的實現成本代價越來越高。
以BBU(Baseband?Unit,基帶單元)多插卡結構為例,多插板結構決定了結構屏蔽效果隨著頻率的提升越來越低,要滿足FCC認證的指標要求,更多情況下需從輻射源入手,進行局部屏蔽設計。面板連接器是BBU已有輻射源中,表現最強的因素,需采取對現有單板影響最小的局部屏蔽技術。
現有的局部屏蔽技術有兩種。一種是類似RRU(remote?radio?unit,射頻拉遠單元)、RFU(radio?frequency?unit,射頻單元)的屏蔽蓋設計,該技術由于隔離用結構件需要占用大量面板空間,不能用于高密面板布局,且不適用于風扇散熱設備,影響設備散熱,同時,該技術的成本較高。因此,出現了另一種局部屏蔽技術,采用屏蔽籠子進行屏蔽。在屏蔽籠子上設置多個插針,用于插接至電路板,多個插針排布成C形將連接器包圍,從而實現對連接器的屏蔽。由于在屏蔽籠子與電路板的部分連接處不便設置插針將二者連接,從而使得多個插針排布成具有一缺口的C形,由于該缺口的存在使得高頻屏蔽效果較差,難以適應未來高速光模塊應用的需求;由于利用插針進行插接,使得連接處存在空隙,亦會影響屏蔽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器屏蔽裝置,可實現對連接器的有效屏蔽。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連接器屏蔽裝置,包括電路板及屏蔽籠子,所述屏蔽籠子設有一用于收容連接器的屏蔽腔體,所述屏蔽腔體具有一開口端,所述電路板固定于所述開口端并將所述屏蔽腔體密閉;所述連接器屏蔽裝置還包括連接組件;
所述屏蔽籠子上在所述開口端的四周形成一與所述電路板連接的環狀的屏蔽面;所述屏蔽面在其周向上分為第一段屏蔽面和第二段屏蔽面,所述第一段屏蔽面與所述電路板之間通過連接組件連接,所述第二段屏蔽面與所述電路板之間采用焊接、壓接、及通過連接組件連接的三種連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種方式連接;
所述連接組件包括金屬彈片及金屬膜片;所述金屬彈片具有相對的固定端和用于抵接所述金屬膜片的抵接端,所述金屬彈片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屏蔽籠子或所述電路板,所述金屬膜片相應固定于所述電路板或所述屏蔽籠子。
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金屬彈片為長條狀,其長度方向為所述屏蔽面的徑向。
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金屬彈片為多個,沿所述開口端的周向排布設置。
結合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相鄰兩個金屬彈片的之間的間隙小于或等于3.5mm。
結合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多個所述金屬彈片一一獨立安裝至所述屏蔽籠子或所述電路板上;或者,
多個所述金屬彈片的固定端連接在一起,多個所述金屬彈片一體加工成型。
結合第二至四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金屬膜片為一個,同時與多個所述金屬彈片的抵接端配合連接。
在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壓接中所用的壓接腳為多個,多個所述壓接腳沿所述屏蔽面的周向排布,相鄰兩個壓接腳之間的間隙小于或等于3.5mm。
在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相鄰的壓接腳與金屬彈片之間的間隙小于或等于3.5mm。
在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屏蔽籠子具有一朝向所述電路板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與所述屏蔽面相連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屏蔽面上與所述配合面相連的部分為所述第一段屏蔽面。
結合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屏蔽面為方形環狀,其一邊與所述配合面相連接形成所述第一段屏蔽面,另三條邊形成所述第二段屏蔽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8391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含戊唑醇和尼可霉素的農藥組合物
- 下一篇:新型充電電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