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恒溫自控供熱循環動態平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77970.4 | 申請日: | 2013-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493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成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錦江電子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9/10 | 分類號: | 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偉 |
| 地址: | 200336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恒溫 自控 供熱 循環 動態平衡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供熱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供熱控制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恒溫自控供熱循環動態平衡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都是采用集中供暖的方法向居民小區或者公共場所如機場、碼頭、車站、商場或商務樓等建筑物供熱。近幾年,某些城市小區水力失調、熱力失調十分嚴重,小區近端用戶阻力損失小,供水從近端短路回到熱力站中,造成近端用戶室溫髙,遠端用戶室溫低。此外,由于管網布局錯綜復雜和管網損耗,所以普遍存在管網中的不同區域或樓層供熱溫度相差很大,即使供熱泵超負荷運轉還是無濟于事。為此用戶對供熱單位的服務很不滿意,由此發生的投訴率也很高。
為解決此類問題,曾有技術人員提出在設計中采用壓力平衡閥及流量平衡閥,來控制熱水供應的均衡,但此方案僅解決了熱水流量的均衡,無法解決供熱溫度的均衡。仍然存在近端室溫髙,遠端室溫低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恒溫自控供熱循環動態平衡系統,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近端室溫髙,遠端室溫低的供熱溫度不均衡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恒溫自控供熱循環動態平衡系統。
一種恒溫自控供熱循環動態平衡系統,所述恒溫自控供熱循環動態平衡系統包括:加熱裝置,供水管,回水管,散熱管,智能調節閥,溫度傳感器;所述加熱裝置加熱水流;所述供水管與所述加熱裝置的輸出端相連,為供熱區域提供熱水;所述回水管與所述加熱裝置的輸入端相連,為供熱區域回收水流;所述散熱管與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分別相連,設置在供熱區內,為供熱區域提供熱量;所述智能調節閥安裝于供水管與散熱管的連接處,控制從供水管流入散熱管的水流大小;所述溫度傳感器安裝于散熱管與回水管的連接處,感應供熱區域的出水溫度;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智能調節閥相連,并根據感應到的供熱區域的出水溫度控制所述智能調節閥的開度大小。
優選地,所述恒溫自控供熱循環動態平衡系統還包括一水泵,所述水泵設置在所述回水管與所述加熱裝置的連接處。
優選地,所述智能調節閥包括電動調節閥。
優選地,所述加熱裝置為燃氣鍋爐、或燃煤鍋爐。
優選地,所述供水管為PVC給水管,PE給水管,或PPR給水管。
優選地,所述散熱管為銅鋁復合管,鋼鋁復合管,或帶鋁串片的銅管。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恒溫自控供熱循環動態平衡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不但有效地均衡了各個區域所需的熱源,而且還大幅改善了供熱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供熱效率,通過智能調節閥使得熱力管網內的循環供熱保持動態平衡,有效提高了輸送熱能的循環水泵的工作效率,實現了節能減排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恒溫自控供熱循環動態平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元件標號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請參閱附圖。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恒溫自控供熱循環動態平衡系統,如圖1所示,所述恒溫自控供熱循環動態平衡系統100包括:加熱裝置110,供水管120,回水管130,散熱管140,智能調節閥150,溫度傳感器160,水泵170。
所述加熱裝置110用于加熱水流。進一步,所述加熱裝置包括但不限于燃氣鍋爐、或燃煤鍋爐。
所述供水管120與所述加熱裝置110的輸出端相連,為供熱區域提供熱水。進一步,所述供水管包括但不限于PVC給水管,PE給水管,或PPR給水管。
所述回水管130與所述加熱裝置110的輸入端相連,為供熱區域回收水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錦江電子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錦江電子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7797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種提高駝蹄瓣種子萌發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