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強度本安儀表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71220.6 | 申請日: | 2013-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864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8 |
| 發明(設計)人: | 申曉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申曉華 |
| 主分類號: | H01B7/00 | 分類號: | H01B7/00;H01B7/17;H01B7/22;H01B7/28;H01B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6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強度 儀表 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強度本安儀表電纜。
背景技術
伴隨著全球能源開采向海洋的轉移,海洋油氣工程方興未艾。由于海洋油氣工程中充斥易燃易爆油污和氣體,為確保設備中電氣信號傳輸的安全性,需要專門的本安儀表電纜與之配套。由于海洋工程用本質安全儀表電纜最主要的性能是低電容和低電感,而電容和電感跟導體材料、絕緣材料、絕緣厚度、絞合節距等多因素有關。設計必須考慮電纜各個對絞組之間相互干擾和外界對電纜的干擾。同時海洋工程充斥油氣的高危性要求電纜低煙無鹵阻燃,尤其本安儀表電纜更是必須滿足甚至高于A類成束阻燃的規定。同時,大部分本安儀表電纜的強度較差,容易發生故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結構的高強度本安儀表電纜,其具有低電容和低電感和高屏蔽性能和高強度,以適合海洋工程技術領域對電纜需求。
為實現這一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強度本安儀表電纜,包括成纜線芯,所述成纜線芯繞包聚酯薄膜層,所述聚酯薄膜外繞包鋁箔聚酯復合帶,所述鋁箔聚酯復合帶內夾有一根鍍錫銅絲絞合而成的接地引流線,引流線與鋁箔聚酯復合帶的鋁層相接觸,所述鋁箔聚酯復合帶外設有內襯層,所述內襯層外設有鍍錫銅絲編織層,所述編織屏蔽層外設有復合護套,所述復合護套壁厚中央位置設置有兩根相互平行且沿電纜縱向方向設置的高強度鋼絲。
作為優選,所述成纜線芯內四組導體呈星形均布,每組導體由多股鍍錫銅絲復絞而成,其上擠包低密度交聯聚乙烯絕緣,繞包聚酯薄膜層,所述聚酯薄膜層外繞包鋁箔聚酯復合帶,所述鋁箔聚酯復合帶內夾有一根鍍錫銅絲絞合而成的接地引流線,引流線與鋁箔聚酯復合帶的鋁層相接觸。
作為優選,所述動力線芯的導體內含有纖維束加強芯。
作為優選,所述復合護套由縱包搭接的皺紋鋼塑復合帶擋潮層和黑色聚乙烯護套組成。
作為優選,所述復合護套內側還設有一圈鋼絲編織成網狀的骨架抗壓層。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鋁箔聚酯復合帶和鍍錫銅線編織雙重復合屏蔽結構,可以極大地提高電纜的屏蔽性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外護套由縱包搭接的皺紋鋼塑復合帶擋潮層和黑色聚乙烯護套組成,其后耐低溫可達-40℃,且具備耐磨、抗撕、耐油、耐臭氧、耐油泥、高阻燃等性能,能夠滿足海洋工程設備環境多腐蝕的要求。此外,在復合護套的壁厚中央設置由兩根平行放置的高強度鋼絲構成抗拉構件,有助于提升電纜強度,在電纜承受較大拉力時能對電纜起到保護作用。同時,在護套內側設有一圈鋼絲編織成網狀的骨架抗壓層,進一步提升了電纜的拉壓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鍍錫銅絲,2.絕緣層,3.?夾有引流線的鋁箔聚酯復合帶,4.?聚酯帶,5.聚酯帶,6.?夾有引流線的鋁箔聚酯復合帶,7.內襯層,8.鍍錫銅絲編織層,9.復合護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高強度本安儀表電纜,包括成纜線芯,所述成纜線芯繞包聚酯薄膜層,所述聚酯薄膜外繞包鋁箔聚酯復合帶,所述鋁箔聚酯復合帶內夾有一根鍍錫銅絲絞合而成的接地引流線,引流線與鋁箔聚酯復合帶的鋁層相接觸,所述鋁箔聚酯復合帶外設有內襯層,所述內襯層外設有鍍錫銅絲編織層,所述編織屏蔽層外設有復合護套,所述復合護套壁厚中央位置設置有兩根相互平行且沿電纜縱向方向設置的高強度鋼絲。其中,所述成纜線芯內四組導體呈星形均布,每組導體由多股鍍錫銅絲復絞而成,其上擠包低密度交聯聚乙烯絕緣,繞包聚酯薄膜層,所述聚酯薄膜層外繞包鋁箔聚酯復合帶,所述鋁箔聚酯復合帶內夾有一根鍍錫銅絲絞合而成的接地引流線,引流線與鋁箔聚酯復合帶的鋁層相接觸;所述動力線芯的導體內含有纖維束加強芯;外護套由縱包搭接的皺紋鋼塑復合帶擋潮層和黑色聚乙烯護套組成。所述復合護套內側還設有一圈鋼絲編織成網狀的骨架抗壓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申曉華,未經申曉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7122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對從數據流中重新產生的時鐘信號的調整
- 下一篇:數據緩存系統和數據緩存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