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肢體抗瘢痕促循環壓力氣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67267.5 | 申請日: | 2013-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548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軍;朱靚;胡大海;王玲;周琴;韓軍濤;徐明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H23/04 | 分類號: | A61H23/04;A61F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張培勛 |
| 地址: | 710032 陜西省西安市新***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肢體 瘢痕 循環 壓力 氣囊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燒傷治療器械領域,特別是一種大面積燒傷后的肢體抗瘢痕促循環壓力氣囊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大面積燒傷病人,肢體創面經微粒或點狀植皮修復后會產生大量的瘢痕組織,同時肢體的淺靜脈系統也遭到了破壞。由于植皮組織及瘢痕組織不具有促進回流及改善循環的作用,同時會嚴重影響肢體活動,造成肢體水腫及反復破潰,嚴重時可能引起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
目前有效的瘢痕控制方法為壓力治療,當對瘢痕組織持續加壓后,能夠有效減少其中增生的血管,使瘢痕處于缺血缺氧狀態,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及膠原纖維的合成,從而控制并緩解瘢痕增生。而現有的壓力治療設備是在瘢痕處佩戴壓力衣或通用壓力儀加壓,加壓過程中僅通過醫護人員經驗或病人主觀感受加壓,無法準確控制壓力大小,同時病人佩戴壓力儀進行壓力治療過程中由于為靜態加壓,不利于肢體血液循環,可能加重肢體水腫及淤血。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肢體抗瘢痕促循環壓力氣囊裝置,該裝置能夠準確控制壓力大小同時采取動態加壓,在抗瘢痕增生的過程中促進肢體血液循環,防止肢體的水腫,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肢體抗瘢痕促循環壓力氣囊裝置,它至少包括氣囊,其特征是:氣囊整體是由若干個矩形氣囊單體組成,各氣囊單體的左右兩短邊處均為固定帶,第一氣囊的其中一長邊布置有控制器接口,與之對應的另一長邊有卡接口,第一氣囊外的其它各氣囊單體兩長邊均為卡接口,各氣囊單體之間通過卡接口依次連接;各氣囊單體的兩卡接口之間均布置有充氣控制單元,各充氣控制單元通過卡接口電連接,再經第一氣囊的控制器接口與氣囊總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的氣囊單體的短邊長度為5~10cm。
所述的固定帶為粘接帶,各氣囊單體的左側短邊處連接有具有彈性的粘接帶帶體,帶體內側為粘接帶A面,該氣囊單體右側短邊處布置有粘接帶B面。
所述的固定帶為掛接帶,各氣囊單體的左側短邊處連接有具有彈性的掛接帶帶體,帶體內側為U形掛扣,該氣囊單體右側短邊處布置有多個不同位置的掛接環。
所述的氣囊整體是由六個矩形氣囊單體構成,每個氣囊單體的短邊長度為5cm。
所述的卡接口是卡接凸起或卡接凹槽,其中一個氣囊單體卡接口為卡接凸起,與之相連接的氣囊單體的卡接口則為卡接凹槽,各氣囊單體的卡接口與各自的充氣控制單元電連接。
所述的氣囊單體的長邊處的左右兩側各布置一個卡接口,其中臨近充氣控制單元的卡接口與充氣控制單元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將氣囊整體分割成若干氣囊單體,并通過氣囊總控制器對各氣囊進行充放氣控制,使氣囊形成由遠心端至近心端的波浪形氣囊整體,這種波浪形壓力模式在抗瘢痕壓力治療的同時還按靜脈回流方向進行規則擠壓,有助于靜脈回流,促進肢體血液循環;氣囊總控制器除設定充氣模式外還可通過控制各充氣控制單元從而控制各氣囊單體的充氣量及壓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氣囊;2、第二氣囊;3、固定帶;4、控制器接口;5、卡接口;6、充氣控制單元;7、氣囊總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的本肢體抗瘢痕促循環壓力氣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所示,它至少包括氣囊,其中氣囊整體是由若干個矩形氣囊單體組成,各氣囊單體的左右兩短邊處均為固定帶3,第一氣囊1的其中一長邊布置有控制器接口4,與之對應的另一長邊有卡接口5,第一氣囊1外的其它各氣囊單體兩長邊均為卡接口5,各氣囊單體之間通過卡接口5依次連接;各氣囊單體的兩卡接口5之間均布置有充氣控制單元6,各充氣控制單元6通過卡接口5電連接,再經第一氣囊1的控制器接口4與氣囊總控制器7電連接。
每個氣囊單體的短邊長度,即寬度為5~10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6726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