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動汽車前艙儲物盒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58409.1 | 申請日: | 2013-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448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卻雷;解永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7/02 | 分類號: | B60R7/02;B60R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涂蕭愷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前艙 儲物盒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儲物盒,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前艙儲物盒。
背景技術
在國家政策的調控下,電動汽車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代表,具備經濟、節能、環保等優點。但也有缺點,比如續航里程的問題,為了提高續航里程就需要增加電池的數量來實現,更大的電池體積占據汽車本來就比較緊湊的空間,如后備艙的空間,致使電池占據的空間與隨車工具的布置發生沖突。同時電動車前艙用電機,MCU,DCDC等較小體積的零部件替代了原來的發動機,這樣就會造成前艙布置往往看起來會比較空,不飽滿美觀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電動汽車前艙儲物盒,其解決了隨車工具存放的問題、前艙布置不飽滿美觀的問題和儲物盒安裝困難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種電動汽車前艙儲物盒,在前艙橫梁總成(2)上安裝儲物盒總成(1),儲物盒總成(1)由蓋子(10)、隨車工具固定板(20)、儲物盒殼體(30)以及儲物盒底板(40)組成,儲物盒底板(40)固定在所述前艙橫梁總成(2)上。
進一步,儲物盒蓋子(10)通過蓋子旋轉軸(31)與儲物盒殼體(30)連接在一起,繞軸開啟角度范圍為0-270度;隨車工具固定板(20)通過隨車工具固定板旋轉軸(32)連接到儲物盒殼體(30),繞軸開啟角度范圍為0-90度。
進一步,蓋子旋轉軸(31)設置在儲物盒殼體(30)開口邊緣上,在所述蓋子(10)邊緣設有旋轉軸固定凸臺(11),所述蓋子旋轉軸(31)與所述旋轉軸固定凸臺(11)相配合;隨車工具固定板旋轉軸(32)兩端連接在儲物盒殼體(30)內壁上,隨車工具固定板(20)邊緣設有旋轉軸卡板(22),所述隨車工具固定板旋轉軸(32)與所述旋轉軸卡板(22)相配合。
進一步,隨車工具固定板(20)與儲物盒殼體(30)之間保留間隙,隨車工具固定板(20)的開啟端設置了空手槽(21),隨車工具固定板(20)上部設置隨車工具固定槽(23)固定隨車工具。
進一步,儲物盒蓋子(10)上設有與殼體配合的開啟卡板(12),開啟卡板(12)與儲物盒殼體(30)對應配合處設置為斜楔形狀。
進一步,儲物盒殼體(30)內設置了支撐板(33),支撐板(33)支撐隨車工具固定板(20)。
進一步,儲物盒底板(40)設兩處前法蘭(35)和兩處后法蘭(36),兩處前法蘭(35)通過螺栓與儲物盒底板(40)進行固定;兩處后法蘭(36)導入端形成斜面,儲物盒底板(40)設置了兩處固定限位板(41),固定限位板(41)入口處做成斜面便于后法蘭(36)順利導入。
該電動汽車前艙儲物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在前艙橫梁總成上安裝儲物盒總成,解決了電動汽車前艙因取消發動機而造成的布置不飽滿美觀的問題,同時避免了因后備艙布置電池而占用存放隨車工具位置的問題,提供了隨車工具的存放位置。
(2)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電動車的前艙空間,增加了儲物空間,避免了因儲物盒較高且安裝點較遠的原因,導致安裝困難的問題,采用固定限位固定和定位,從而方便了安裝。
(3)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前艙儲物盒存放方便,安裝和操作簡單,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前艙儲物盒打開狀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前艙儲物盒關閉狀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前艙儲物盒的蓋子結構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的隨車工具固定板結構示意圖I;
圖5:本實用新型的隨車工具固定板結構示意圖II;
圖6:圖5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本實用新型的儲物盒殼體結構示意圖I;
圖8:本實用新型的儲物盒殼體結構示意圖II;
圖9:本實用新型的儲物盒底板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10:本實用新型的儲物盒底板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11:本實用新型的固定限位板結構示意圖;
圖12:本實用新型的儲物盒底板分裝到前艙橫梁總成示意圖;
圖13:本實用新型的電動汽車前艙儲物盒前艙布置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584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