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TSS污水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52788.3 | 申請日: | 2013-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602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朱杰高;趙亭亭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太平洋環保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劉乃東 |
| 地址: | 250101 山東省濟南***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tss 污水處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TSS污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污水處理一般采用化學氧化法、生化法、液膜法等一種或幾種工藝的結合來處理各類污廢水,保證了系統出水達到相關污水排放標準,但是現有污水處理系統存在以下不足:
1、停留時間長,占地面積大;
2、處理效果不穩定,受季節、氣溫、光照等自然因素影響大;
3、防滲處理不當,可能污染地下水;
4、易散發臭氣,滋長蚊蠅,衛生條件不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TSS污水處理系統;維持成本低,節省勞動力,施工簡單、材料易取、成本低,不會污染地下水,處理后的水可以作為中水循環利用,處理過程中午臭味發生、不產生硫化氫。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TSS污水處理系統,包括前處理裝置、后處理裝置和儲水槽,所述前處理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消化槽、第二消化槽、預備過濾槽;所述后處理裝置包括下部的不透水管材或橡膠模、中間的透氣性過濾材料、上部的無紡織布;儲水槽作為處理后的水質觀察檢驗槽。
所述前處理裝置系統采用厭氧性微生物發酵系統,消化醫藥化工廢水中大量的有機物。
所述后處理裝置系統采用好養性微生物發酵系統,處理后的水分可自然供給地面植物吸收和蒸發掉,也可循環利用。
所述后處理裝置上層覆蓋通氣性土壤,空隙率為70%--75%。
所述儲水槽處理后水量可控制到排水量的5%,水色無色、透明,能夠達到1m以上的能見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無需電力、無需生物和化學制劑、永久使用、無污泥;
2.不需要泵、氧氣曝氣,利用自然制造的坡度下流即可;
3.不需要清除污泥,沉淀的污泥會被厭氧性微生物集團不斷分解和消化,不會從消化槽中淤積流出;
4.沒有電的地方也可利用,維持成本低,節省勞動力;施工簡單、材料易取、成本低,有機物水箱土壤周邊滲透,不會污染地下水。油脂類、紙、布等在厭氧性微生物發酵中,也會被消化分解;
5.處理后的水可以作為中水循環利用,處理過程中午臭味發生、不產生硫化氫。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的結構圖;
其中,1污泥,2第一消化槽,3第二消化槽,4預備過濾槽,5濾材,6透氣性土壤,7防水材料,8第一過濾材料,9第二過濾材料,10儲水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TSS污水處理系統,結合圖1、圖2,包括依次連接的前處理裝置、后處理裝置、儲水槽10,所述前處理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消化槽2、第二消化槽3、預備過濾槽4,后處理裝置包括下部的不透水管材或防水材料7如橡膠模、中間的透氣性第一過濾材料8、第二過濾材料9、上部的無紡織布。
所述前處理裝置為厭氧性微生物發酵裝置。消化大量有機物,不再需要不斷輸送氧氣的好氧性發酵,能夠節約大量電力資源和人工。而且厭氧性微生物發酵裝置對有機物含量大的污泥,有著更好的處理消化效果,即對祛除氮比好氧性具有更好的效,而且硫化氫不會發,無惡臭發生。排水中含有的油脂類、紙、布等,在厭氧性微生物發酵中,也會被消化分解,并且過大的好處是通過厭氧性微生物發酵裝置,病原菌、寄生蟲等能夠迅速被殺滅。剩余的污泥1也可以成為部分肥料。
所述后處理裝置采用好氧性微生物發酵裝置,處理后的水分可自然供給地面植物吸收和蒸發掉,也可循環再利用。
無紡織布上部再覆蓋通氣性土壤6。覆蓋通氣性土壤后,土壤可以種植植物、綠化或者農作物。
前處理后污水分離為懸浮物、沉淀污泥、上部凈水,實現了固液分離。通過濾材5(如碎石)沉淀過濾作用及自然界生物厭氧性發酵,有機物被不斷分解。固液分離后的上部凈水流動到預備過濾槽,在填充物的濾材表面形成生物膜,吸去水上部的微小懸浮物,成為懸浮物極少的純凈的水。不需要水泵,當自然流動不可能時,需要使用水泵。
儲水槽的水位與后處理裝置的水位一致。基本上部需要汲取上來,而且水色無色、透明,能夠達到1米以上的能見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太平洋環保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太平洋環保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5278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