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動下料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50327.2 | 申請日: | 2013-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2851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2 |
| 發明(設計)人: | 趙文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市烽禾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47/90 | 分類號: | B65G47/9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設備 | ||
技術領域
一種下料設備,特別是一種自動下料設備。?
背景技術
在汽車零部件行業中,很多種產品的裝配工藝上都有下料這一環節。工件放入夾具完成相關的裝配、檢測工藝后,都需要把工件取出。但是現在通用的下料方式大部分為手動下料,現有技術中也出現一些自動下料的設備,但下料效率低,無法一次性完成下料工作;現有技術中還未解決這樣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化,高效,可靠,能一次性完成下料的自動下料設備。?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自動下料設備,包括:底座,還包括:置于底座上的導向裝置,滑動連接于導向裝置的下料裝置,連接于下料裝置的驅動件;導向裝置組成有:設有下料裝置運行軌道的導向件;下料裝置組成有:滑動于下料裝置運行軌道的滑動件,安裝于滑動件上的第一連接件,轉動連接于第一連接件上的下料件。
前述的自動下料設備,運行軌道包括:靠近底座的直線軌道,延伸于直線軌道并遠離底座的圓弧軌道。?
前述的自動下料設備,第一連接件上設有通孔,下料件連接有置于通孔內的旋轉件。?
前述的自動下料設備,第一連接件為第一連接板,旋轉件為旋轉軸。?
前述的自動下料設備,下料裝置還組成有:安裝有下料件的固定件,連接于固定件與驅動件之間的第二連接件。?
前述的自動下料設備,下料件為下料板,固定件為帶座軸承,驅動件為汽缸,第二連接件為第二連接板。?
前述的自動下料設備,下料板形成有:轉動連接于帶座軸承上的下料板本體,延伸于下料板本體兩端的卡接板。?
前述的自動下料設備,卡接板設有卡接缺口,卡接缺口為“L”形。?
前述的自動下料設備,導向件為導向板,滑動件為隨動軸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自動化實現一次性完成下料的高效、可靠、成本低的自動下料設備。?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運行軌道的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運行軌道的主視圖;
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
1?底座,2?運行軌道,201?直線軌道,202?圓弧軌道,3?第一連接板,4?旋轉軸,5?下料板,501?下料板本體,502?卡接板,503?卡接缺口,6?帶座軸承,7?汽缸,8?第二連接板,9?導向板,10?隨動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具體的介紹。?
自動下料設備,包括:底座1,置于底座1上的導向裝置,滑動連接于導向裝置的下料裝置,連接于下料裝置的驅動件,作為一種優選實施例,驅動件為汽缸7。?
導向裝置組成有:設有下料裝置運行軌道2的導向件,作為一種優選,導向件為導向板9;下料裝置組成有:滑動于下料裝置運行軌道2的滑動件,作為一種優選,滑動件為隨動軸承10。安裝于隨動軸承10上的第一連接件,作為一種優選,第一連接件為第一連接板3,轉動連接于第一連接板3上的下料件,作為一種優選,下料件為下料板5。?
運行軌道2包括:靠近底座1的直線軌道201,延伸于直線軌道201并遠離底座1的圓弧軌道202。直線軌道201是可讓隨動軸承10沿其直線上升,從而帶動下料板5上升,使得工件被推起;圓弧軌道202可讓隨動軸承10沿軌道運動,帶動下料板5翻轉;翻轉的動作使得下料工件被推起的同時有翻轉力,更容易被卸下。?
第一連接件上設有通孔,下料件連接有置于通孔內的旋轉件,作為一種優選,旋轉件為旋轉軸4;下料板5繞著旋轉軸4翻轉,旋轉軸4套在軸承內,軸承可減小摩擦系數,旋轉軸4與軸承的配合使得下料板5翻轉更順滑。?
下料裝置還組成有:安裝有下料板5的固定件,連接于固定件與汽缸7之間的第二連接件;作為一種優選,固定件為帶座軸承6,第二連接件為第二連接板8。?
下料板5形成有:轉動連接于帶座軸承6上的下料板本體501,延伸于下料板本體501兩端的卡接板502;卡接板502設有卡接缺口503,卡接缺口503為“L”形。下料板5的卡接設計,使得在下料時,下料板5不會脫離工件,卡接缺口503設計為“L”形,是為了在翻轉時,下料板5也不會脫離工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市烽禾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昆山市烽禾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503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大采高巷式充填條帶開采的支護方法
- 下一篇:鉆孔軌跡測量的數據處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