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把手按壓式電子鎖供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49175.4 | 申請日: | 2013-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416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鄭崢嶸;徐澤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浦江鑫友鎖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3G5/00 | 分類號: | F03G5/00;H02J7/32;E05B4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誠律師事務所 11353 | 代理人: | 曾迪 |
| 地址: | 3222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把手 按壓 電子鎖 供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供電裝置,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把手按壓式電子鎖供電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安裝在門上的電子門鎖其電源一直以來都使用電池或外接電源供電,可充電池由于要經常充電,所以在充電期間會影響電子鎖的使用,而不可充電電池雖然可以方便的更換,但不環保,不經濟。外接電源易受電源距離遠近的影響,如電源太遠,安裝電子鎖就很麻煩甚至不能安裝,如果遇到停電現象則電子鎖就會失靈。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把手按壓式電子鎖供電裝置,其結構簡單,無需外接電源,轉動把手即帶動發電機轉動給電子鎖供電。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把手按壓式電子鎖供電裝置,包括把手、電氣盒、第一棘輪、發電裝置和蓄電裝置;
所述發電裝置包括發電機、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和第二棘輪;
所述第一棘輪和發電裝置設置在所述電氣盒內;
所述第二齒輪設置在所述發電機的軸上,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所述發電機與所述蓄電裝置電連接;
所述第一齒輪設置在所述第二棘輪的外圍,所述第一齒輪的中心軸線與所述第二棘輪的中心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
所述把手連接所述第一棘輪,所述第一棘輪與第二棘輪相配合,所述把手轉動時驅動所述第一棘輪轉動,所述第一棘輪帶動所述第二棘輪轉動,所述第二棘輪帶動所述第一齒輪轉動。
較優地,所述把手的形狀為L形,L形所述把手的短邊上設置第一方孔,所述第一棘輪的中心孔為第二方孔,所述把手通過方鋼與所述第一棘輪連接,所述方鋼的一端部嵌入所述第一方孔,另一端部嵌入所述第二方孔。
較優地,所述第一棘輪的棘齒設置在所述第一棘輪的端面,所述第一棘輪由卡簧固定在所述電氣盒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棘輪的棘齒連接所述第二齒輪的內壁,所述第二棘輪與所述第二齒輪為一體。
較優地,所述蓄電裝置為電容。
較優地,所述蓄電裝置為蓄電池。
較優地,所述把手按壓式電子鎖供電裝置還包括二極管;所述發電機通過所述二極管整流后給所述蓄電裝置充電。
本實用新型的把手按壓式電子鎖供電裝置,結構簡單,無需外接電源,按下把手即帶動發電機轉動給電子鎖供電,有效防止停電影響電子鎖工作,其成本低廉,并減少電池的使用,從而降低了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把手按壓式電子鎖供電裝置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發電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第一棘輪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把手的主視示意圖;
圖5為圖2所示發電裝置的主視示意圖;
圖6為圖1所示電氣盒的主視示意圖;
其中,
1把手;2電氣盒;21通孔;22安裝柱;23第一螺釘孔;
3發電裝置;31第一齒輪;32發電機;33螺釘;34第二棘輪;
341第二棘齒;35第二齒輪;36安裝板;37第二螺釘孔;
4第一棘輪;41第一棘齒;42第二方孔;43環形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附圖或一種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與一個或更多個其他附圖或實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結合。應當注意,為了清楚的目的,附圖和說明中省略了與本實用新型無關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部件或處理的表示和描述。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至圖6,本實用新型的把手按壓式電子鎖供電裝置一實施例包括把手1、電氣盒2、第一棘輪4、發電裝置3和蓄電裝置,所述蓄電裝置為電容或蓄電池。
發電裝置3包括發電機32、第一齒輪31、第二齒輪35和第二棘輪34;第一棘輪4和發電裝置3設置在電氣盒2內;
發電機32、第一齒輪31、第二齒輪35和第二棘輪34設置在安裝板36上,電氣盒2內設置有安裝柱22,安裝柱22的軸向方向上設置第一螺釘孔23,安裝板36上設置有與第一螺釘孔23對應的第二螺釘孔37,通過螺釘33將安裝板36固定在電氣盒2上。
第二齒輪35設置在發電機32的軸上,第一齒輪31與第二齒輪35嚙合;發電機32與所述蓄電裝置電連接;第一齒輪31設置在第二棘輪34的外圍,第一齒輪31的中心軸線與第二棘輪34的中心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浦江鑫友鎖業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浦江鑫友鎖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4917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利用太赫茲波的物質處理方法
- 下一篇:冷卻輥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