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山地城市多砂徑流的植草溝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347779.5 | 申請日: | 2013-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467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古勵;何強;丁昌龍;潘龍輝;郭顯強;王丹丹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C11/22 | 分類號: | E01C11/22;E03F5/00;A01G1/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大學專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唐開平 |
| 地址: | 400044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山地 城市 徑流 植草溝 系統(tǒng) | ||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道路排水技術(sh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山地城市多砂徑流的植草溝系統(tǒng)。
背景技術(shù)
目前,暴雨徑流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開展了較大規(guī)模研究,其中多種技術(shù)措施根據(jù)現(xiàn)場條件分散和集中組合應用,控制和削減進入受納水體的徑流污染負荷。植草溝便是其中的一種技術(shù)措施,在許多發(fā)達國家,它被廣泛地用于城市徑流面源污染控制系統(tǒng)。目前植草溝已經(jīng)廣泛見諸于我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中。
植草溝是指種植植被的景觀性地表溝渠排水系統(tǒng)。地表徑流以較低流速經(jīng)植草溝持留、植物過濾和滲透,雨水徑流中的多數(shù)懸浮顆粒污染物和部分溶解態(tài)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是一種源頭污染物攔截和就地處理系統(tǒng),應用區(qū)域廣泛包括居民區(qū)、商業(yè)區(qū)和工業(yè)區(qū)。路旁的植草溝可以代替?zhèn)鹘y(tǒng)的雨水口和排水管網(wǎng),通過恰當?shù)墓芾泶胧梢杂行Э刂萍疤幚韽搅鱾鬏斶^程中、進入受納水體前的污染物。
對于山地城市,初期雨水徑流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以外,徑流流速較大,沖刷作用明顯。這不僅會導致植草溝處理雨水的污染負荷急劇增加,不能達到設計的雨水處理效果,同時含有大量泥砂的雨水徑流進入排水邊溝或植草溝,雨水徑流流經(jīng)植草溝的植被的過程中,水流阻力增大,流速下降,泥砂沉淀、堆積于排水邊溝或植草溝中。這部分泥砂滯留在植被中間,不僅難以去除,而且日積月累將會導致植草溝排水系統(tǒng)的排水能力下降,影響雨水的凈化效果,妨礙雨水資源化利用;還會雨水的及時排除,導致城市內(nèi)澇的形成。
實用新型內(nèi)容
針對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就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山地城市多砂徑流的植草溝系統(tǒng),能實現(xiàn)山地城市雨水泥砂的分離和泥砂的集中收集,保證植草溝的排水通暢。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通過這樣的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它包括有
植草溝,還包括砂水分離系統(tǒng),所述砂水分離系統(tǒng)位于道路邊的植草雨水坡面邊緣,且高于植草溝。
特別地,砂水分離系統(tǒng)包括雨水進流廊道、泥砂沉淀倉、多孔隔離板和鵝卵石層,雨水進流廊道是在植草雨水坡面邊緣開掘的深溝,雨水進流廊道的下端連接泥砂沉淀倉,泥砂沉淀倉的頂面為多孔隔離板,多孔隔離板上靠植草溝一側(cè)設有鵝卵石層。
進一步,泥砂沉淀倉底部為梯形匯砂槽和泥砂收集倉,梯形匯砂槽的小端部連接泥砂收集倉,泥砂收集倉通過埋在植草溝下方的排砂管道與儲砂罐連通,儲砂罐位于植草溝低處。
由于本實用新型設有砂水分離系統(tǒng),徑流雨水進入砂水分離系統(tǒng)的泥砂沉淀倉后,雨水穿過多孔隔離板和鵝卵石層溢流至植草溝,而雨水中的泥砂則在鵝卵石層的過濾、截留作用下沉積于泥砂收集倉底部,然后經(jīng)排砂管道進入位于植草溝底部的儲砂罐中,從而實現(xiàn)了泥砂與雨水的分離與泥砂的定向收集,既可以實現(xiàn)泥砂的回收再利用,又可以有效的緩解甚至解決排水溝渠及管道因泥砂堆積造成的排水系統(tǒng)排水能力下降問題。所以,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實現(xiàn)了山地城市雨水泥砂的分離和泥砂的集中收集,保證植草溝的排水通暢。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說明如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橫斷面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俯視圖;
圖中:1.道路;2.植草雨水坡面;3.雨水進流廊道;4.鵝卵石層;5.排砂管道;6.泥砂儲存罐;7.植草溝;8.砂水分離系統(tǒng);9.多孔隔離板;10.泥砂收集倉;?12.梯形匯砂槽;14.植草溝植物;15.泥砂沉淀倉;16.電動控制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有植草溝7,還包括砂水分離系統(tǒng)8,所述砂水分離系統(tǒng)8位于道路1邊的植草雨水坡面2邊緣,且高于植草溝7。
所述的砂水分離系統(tǒng)8包括雨水進流廊道3、泥砂沉淀倉15、多孔隔離板9和鵝卵石層4,雨水進流廊道3是在植草雨水坡面2邊緣開掘的深溝,雨水進流廊道3的下端連接泥砂沉淀倉15,泥砂沉淀倉15的頂面為多孔隔離板9,多孔隔離板9上靠植草溝7一側(cè)設有鵝卵石層4。
所述泥砂沉淀倉15的底部為梯形匯砂槽12和泥砂收集倉10,梯形匯砂槽12的小端部連接泥砂收集倉10,泥砂收集倉10通過埋在植草溝下方的排砂管道5與儲砂罐6連通,排砂管道5上設有電動控制閥16,儲砂罐6位于植草溝7低處。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jīng)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47779.5/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