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無線通信和GSM移動通信的家用燃氣泄露監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46717.2 | 申請日: | 2013-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880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趙延明;文家厚;曾瓊斌;黃垚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B21/16 | 分類號: | G08B21/16;G08B25/10 |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匯智專利事務所 43108 | 代理人: | 顏昌偉 |
| 地址: | 411201***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無線通信 gsm 移動 通信 家用 燃氣 泄露 監控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氣泄漏監控系統,特別涉及一種基于無線通信和GSM移動通信的家用燃氣泄露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2007年全國“兩會”上提出:雖然我國當前各地已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利用燃氣能源,但我國每年燃氣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規模卻仍然普遍偏小,很大一部分燃氣被空排或空燒。一些代表委員們就此指出,當務之急是在開發新型資源的同時減少浪費。中國工程院“發展燃氣機充分利用我國燃氣能源的研究”項目報告表明,目前,我國每年采煤排放的煤層氣在130億立方米以上,每年可利用總量達80億立方米,折合標煤近1000萬噸;每年空排的焦爐煤氣近200億立方米,約折合標煤1100萬噸;每年還有總量20%以上的冶煉尾氣被直接空排或空燒,約折合標煤880萬噸;此外,還有數量巨大的沼氣也被白白排空。?加大我國燃氣能源利用力度,既可緩解能源緊張、創造經濟效益,又有利于改善環境和安全生產,將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據測算,如果將尚未利用的部分燃氣資源合理采集利用,每年發電量可達到1200億千瓦/時以上,約占我國2006年全國發電總量的5%左右。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燃氣報警系統方式有固定電話撥號、以太網、集群系統等,有不少研究應用到了基于GSM短信平臺的安防報警系統,無線ZigBee傳感器網絡報警系統。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有線網絡所面臨的問題,但也存在不少缺陷,不能實現小區化監控管理報警和向戶主個人手機發送短信報警的雙保險機制,如:(1)固定電話撥號通信方式局限于有線,線路容易老化或遭腐蝕、鼠咬、磨損,故障發生率較高,誤報警率高,在關鍵時候失靈;(2)以太網同樣面臨線路產生問題的隱患,并且不易普及;(3)集群系統功耗很大,網絡架設和維護費用很高,而且需要購買固定的頻點。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監控預警能力強的基于無線通信和GSM移動通信的家用燃氣泄露監控系統。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無線通信和GSM移動通信的家用燃氣泄露監控系統,包括本地監測模塊和遠程集中監控模塊,所述本地監測模塊包括數據采集模塊、GSM模塊、顯示模塊、第一報警模塊、控制模塊、第一無線收發模塊和第一單片機,數據采集模塊與第一單片機連接,將采集到的溫度、煙霧濃度、燃氣濃度信號輸送到第一單片機中,所述第一單片機分別與GSM模塊、顯示模塊、第一報警模塊、控制模塊和第一無線收發模塊相連,所述遠程集中監控模塊包括第二單片機、第二無線收發模塊、第二報警模塊和上位機,第二無線收發模塊與第二單片機相連,將從第一無線收發模塊接收到的信號送入第二單片機,第二報警模塊與第二單片機相連,第二單片機與上位機相連。
所述數據采集模塊包括溫度傳感器、煙霧傳感器和燃氣傳感器。
所述第一報警模塊和第二報警模塊采用蜂鳴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可燃氣體的檢測、濃度顯示、遠程報警、無線數據傳輸、遠程集中監控等功能。若存在燃氣泄露,本系統能第一時間通過GSM模塊短信通知戶主,并自動采取聲光報警、自動開窗、智能通風、自動滅火等應急處理措施,同時通過無線收發模塊送到小區燃氣監控中心實現小區集中實時監控,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并將檢測數據存入小區燃氣集中監控系統數據庫,便于風險分析與評估,因此本系統通過GSM模塊和無線收發模塊,能確保燃氣泄漏在最短時間內被發現并被處理,從而做到減少能源浪費,保護生命財產安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本地監測模塊工作流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遠程集中監控模塊工作流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無線收發模塊工作流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無線收發模塊工作流程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主控制器內部A/D轉換工作流程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更改用戶信息時的工作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科技大學,未經湖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467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熱塑性聚合物
- 下一篇:多孔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及多孔聚合物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