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內熱式電加熱超導熱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45727.4 | 申請日: | 2013-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7806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樹章;陳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樹章;陳穎 |
| 主分類號: | H05B3/42 | 分類號: | H05B3/42 |
| 代理公司: | 沈陽亞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旭泰 |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婁底***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熱 加熱 超導 熱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加熱超導熱管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燃煤鍋爐是北方冬季的一種主要供暖設備。但是,燃煤鍋爐不僅熱效率低,而且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氣和廢渣,嚴重污染環境;另外,燃燒煤這種不可再生能源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目前,國內外同行業的電熱鍋爐,電熱取暖器,電熱水器等供暖、加熱設備使用的加熱元件,普遍采用大功率金屬侵入式電熱合金元件,電熱轉換效率最高可達95%,但是,其存在的缺點是元件易氧化、結垢、升溫慢。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熱效率逐漸下降,平均使用壽命在3000小時左右。
現有的電加熱超導熱管如圖2所示,其由外筒體10和內筒體9套接,外筒體10和內筒體9之間設置有真空腔8,真空腔8內為超導介質6;使用時,需要將電熱管5插入內筒體9內,對內筒體9進行加熱,然后內筒體9再對外筒體10和內筒體9之間的超導介質6加熱;這種形式的電加熱超導熱管,由于其屬于間接加熱,熱效率低,需要1000W的電熱管才能激活超導介質,浪費了大量的電能。
發明內容
本實新型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熱效率高,能節省大量電能的內熱式電加熱超導熱管。
為達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電熱管,電熱管的電源線穿過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還設置有套筒,套筒設置于電熱管外,套筒和電熱管之間設置內部具有超導介質的真空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底板下方設置具有連接孔的連接法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構件少,結構簡單。
2、由于本實用新型將加熱管、套筒和底板固定為一體,使加熱管對超導介質直接進行加熱,與現有的間接加熱的形式相比,熱效率高,僅需200~300W的電熱管即可實現超導介質的激活,其功率消耗只是其它電加熱方式的三分之一,所以,節電效率可達70%以上。另外,本實用新型采用小功率電熱合金發熱元件,使用壽命得到延長。
3、本實用新型采用超導介質傳遞熱量,而超導介質具有超常熱活性和熱敏感性,遇熱而吸、遇冷而放,超導介質以分子振蕩形式通過金屬筒向外傳遞熱量,它超強的導熱性能使其導熱系數是一般金屬的一萬倍左右,在導熱方向上幾乎沒有溫度的衰減,并以極快的速度向外傳遞,我們利用金屬筒向外傳遞的熱量與其它的傳遞介質進行熱交換,達到散熱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電熱轉換效率可達98%。以上,響應速度可達每秒200~300度,熱效率極高。
4、本實用新型可以配套組裝多種形式電加熱器,電加熱鍋爐等。也可采用模塊化拼裝,能夠滿足各類大小采暖系統的需要,由于本實用新型所消耗電功率小,熱效率高,特別適用于既有建筑供暖系統的改造,而無需更換進戶電源線,新建建筑安裝更節能。同時,可減少熱網和氣網的鋪裝,節省建筑空間,減少環境污染,節能更加環保。
5、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連接法蘭,便于和其它設備相連,適應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的電加熱超導熱管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為電源線、2為連接孔、3為連接法蘭、4為底板、5為電熱管、6為超導介質、7為套筒、8為真空腔、9為內筒體、10為外筒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固定于底板4上的電熱管5,電熱管5的電源線1穿過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4上還設置有套筒7,套筒7設置于電熱管5外,套筒7和電熱管5之間設置內部具有超導介質6的真空腔8。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底板4下方設置具有連接孔2的連接法蘭3。通過連接法蘭3便于和其它裝置相連。
所述的套筒7為金屬筒。
使用時,給電熱管5通電,電熱管5直接對超導介質6進行加熱,超導介質6快速達到激活狀態,即可進行加熱了,節能環保。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樹章;陳穎,未經李樹章;陳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4572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