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陰道施源器固定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42950.3 | 申請日: | 2013-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913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0 |
| 發明(設計)人: | 肖鋒;譚麗娜;孫曉歡;馬奎;王海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M36/10 | 分類號: | A61M36/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 地址: | 71003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陰道 施源器 固定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輔助工具,具體涉及一種陰道施源器固定器。
背景技術
近距離放射治療,是放射治療的一種形式,將放射源準確地放置于惡性腫瘤細胞附近,利用高能射線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具有針對性強、治療效果好、復發率低的優點,廣泛應用于臨床醫學外科手術、外照放療等。在進行陰道病灶放射治療時,放射源的載體—施源器伸入陰道病灶處進行放療,但現有的施源器結構使得施源器固定成為一個難題;現有的陰道施源器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陰道塞34、施源管33、鎖管32和鎖頭31。使用時將陰道塞34伸入陰道,調整施源管33長度,然后利用鎖頭31將施源管33鎖緊固定,進行放療治療。這種結構存在的缺陷是,施源器本身無法進行有效固定,易脫落;且放療過程中稍有不慎導致陰道塞34的輕微偏離可能對健康陰道壁的照射影響,造成正常陰道粘膜的損害;現有的施源管33為金屬制成,在進行CT掃描時會產生大量偽影,嚴重形象圖像質量,使得病灶難以辨別,非常不利于治療的進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陰道施源器固定器,可在進行陰道放療過程中有效地對陰道施源器進行固定,防止施源器發生脫落、偏離位置的同時,獲得清晰的CT圖像,保證陰道放療治療的順利進行。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任務,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陰道施源器固定器,包括圓柱形固定筒,圓柱形固定筒的直徑大于陰道施源器陰道塞的直徑,在圓柱形固定筒的一端開設有卡槽,開設卡槽一端的圓柱形固定筒的橫截面為一段優弧;卡槽的長度小于圓柱形固定筒長度的二分之一,卡槽的高度小于圓柱形固定筒的半徑。
所述的圓柱形固定筒上所有邊緣均是光滑的。
本實用新型給出了一種陰道施源器固定器,該固定器的內徑與陰道施源器陰道塞的內徑相仿,兩者配合構成類似活塞結構,在使用時先將固定器未開有卡槽的一端伸入陰道,并調整好位置,再將施源器從固定器開有卡槽的一端穿入,確定好病灶位置,調整施源管的長度然后進行放療治療。由于施源器鎖頭卡在卡槽中,因此限制了其移動范圍,使得施源器得到有效固定,并且該結構方便施源器位置的調整,有利于放療的順利進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背景技術中所述的現有的陰道施源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卡槽,2—圓柱形固定筒,31—鎖頭,32—鎖管,33—施源管,34—陰道塞;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遵從上述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一種陰道施源器固定器,包括圓柱形固定筒2,圓柱形固定筒2的直徑大于陰道施源器陰道塞34的直徑,在圓柱形固定筒2的一端開設有卡槽1,開設卡槽1一端的圓柱形固定筒2的橫截面為一段優弧;卡槽1的長度小于圓柱形固定筒2長度的二分之一,卡槽1的高度小于圓柱形固定筒2的半徑。
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是一個圓柱形固定筒2,圓柱形固定筒2的內徑比施源器陰道塞34的直徑略大,兩者配合構成類似于活塞結構;圓柱形固定筒2可對陰道前端進行擴張。在圓柱形固定筒2的一端開設有卡槽1,所述的卡槽1可看成圓柱形固定筒2切去一部分,圓柱形固定筒2開設卡槽1的一端的橫截面為一段優弧;卡槽1的長度L1小于圓柱形固定筒2長度L的二分之一,且卡槽1的高度h小于圓柱形固定筒2的半徑。
為了避免固定器對陰道內壁造成損傷,圓柱形固定筒2上所有邊緣均是光滑的;圓柱形固定筒2采用醫用橡膠或塑料材質制成,這樣可避免在進行X光定位時原有金屬施源管32對影像效果造成影響,。
本實用新型與陰道施源器配合使用,起固定施源器的作用。使用時首先將陰道施源器固定器未開設卡槽1的一端伸入陰道中病灶附近,起到擴張和限定支撐的作用,然后將陰道施源器從固定器開設卡槽1的一端伸入至陰道病灶附近,調整施源管33的長度,用鎖管32和鎖頭31進行鎖緊,使鎖頭31能卡在卡槽1中,其中鎖頭31和鎖管32的材料都為塑料材料。這樣就完成了陰道施源器的固定,從而方便、有效地進行放療治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4295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皮膚病光動力治療儀
- 下一篇:導引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