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柱殼組簧內置泡沫鋁夾層的防爆罐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40815.5 | 申請日: | 2013-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962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顧文彬;王斌;胡亞峰;劉建青;陸鳴;徐浩銘;陳江海;李旭鋒;王振雄;秦入平;董勤星;陳學平;沈艷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42D5/045 | 分類號: | F42D5/04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顯國 |
| 地址: | 210007***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柱殼組簧 內置 泡沫 夾層 防爆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防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柱殼組簧內置泡沫鋁夾層的防爆罐。
背景技術
防爆罐是一種可以削弱爆炸物產生的沖擊波和碎片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殺傷效應,用于臨時存放或運輸爆炸物及其它可疑爆炸物的罐裝裝置。近些年,恐怖分子活動猖獗,爆炸突發事件呈上升趨勢,為防止恐怖分子攜帶的可疑爆炸物品危害社會安全,公安部門以及車站、機場、足球場等公共場所需要用防爆罐緊急處理可疑爆炸物品。因此,應付公共突發事件的防爆罐的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目前市場,申請公布號為CN?101767693?A的防爆罐使用純實體特種鋼板制造而成,容易產生較大塑性變形,重復使用性差,且造價昂貴、過于笨重;申請公布號為CN?102003923?A防爆罐使用特種鋼與膠板、樹脂、多孔纖維束等有機材料復合制作而成,重量雖然有所降低,但是吸能抗爆特性差,不可重復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柱殼組簧內置泡沫鋁夾層的防爆罐,其結構合理、抗爆能力強、自身重量較輕,并且可以多次重復使用。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柱殼組簧內置泡沫鋁夾層的防爆罐,包括罐身、端蓋、罐底和支架;罐身為三層結構,包括內筒、罐身泡沫鋁夾層、外筒和罐身彈簧;罐身泡沫鋁夾層位于內筒和外筒之間,罐身彈簧設置在罐身泡沫鋁夾層中,一端固定在內筒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筒上,內筒由至少兩片柱殼型薄板疊加環繞構成,在內筒的柱殼型薄板的中心線上設置一組罐身彈簧,每組垂直方向上的間距為10cm-30cm;端蓋設置在罐身的一端,罐底設置在罐身的另一端,支架固定在罐底上。
內筒由至少兩個柱殼型薄板疊加環繞構成,薄板之間疊加角度為5-30度,內筒采用高強度合金鋼。
外筒采用玻璃纖維復合材料。?
端蓋為球面型,采用三層結構,包括球面型的外殼、球面型的內殼、端部泡沫鋁夾層和端部彈簧,端部泡沫鋁夾層位于內殼與外殼之間,端部彈簧設置在端部泡沫鋁夾層中,一端固定在內殼上,另一端固定在外殼上,端部彈簧之間的間距為10cm-30cm;內殼采用高強度合金鋼,外殼采用玻璃纖維復合材料。
罐底為球面型,采用三層結構,包括球面型的外殼、球面型的內殼、端部泡沫鋁夾層和端部彈簧,端部泡沫鋁夾層位于內殼與外殼之間,端部彈簧設置在端部泡沫鋁夾層中,一端固定在內殼上,另一端固定在外殼上,端部彈簧之間的間距為10cm-30cm;外殼與外筒連為一體,內殼采用高強度合金鋼,外殼采用玻璃纖維復合材料。?
端蓋通過扣鎖固定在防爆罐身上。
內筒的內側設置網兜,網兜的下部位于罐身的中心,保證爆炸物在罐身的幾何中心爆炸。
支架采用萬向輪或直接固定在車載平臺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
1、內筒由至少兩個柱殼型薄板疊加環繞構成,并非一個封閉完整的筒體,這樣可以降低沖擊波的反射超壓,使內筒不至于發生較大塑性變形。同時也可以有效阻擋爆炸碎片的沖擊。
2、同時內筒可以將沖擊波的能量通過應力波的形式傳遞給泡沫鋁夾層。泡沫鋁夾層發生塑性變形,吸收爆炸沖擊能量,從而降低內筒承受的爆炸壓力,提高了內筒的抗爆炸沖擊能力。經過泡沫鋁夾層的緩沖吸能作用,外筒一直處在彈性形變以內。
3、經計算外筒主要承受環向拉應力,所以采用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在滿足抗拉強度的情況下,可以大大減輕罐體的質量。
4、泡沫鋁材料密度小,可明顯減輕防爆罐的重量,分成四塊,可以方便裝卸。
5、橢球形端蓋采用三層復合結構,夾層充填球狀泡沫鋁,可方便更換。
6、彈簧組也可以起到緩沖吸能作用。同時可以將四個簧片式的彎曲薄板固定在外筒上,保證泄壓后恢復原始狀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柱殼組簧內置泡沫鋁夾層的防爆罐的水平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柱殼組簧內置泡沫鋁夾層的防爆罐的豎直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柱殼組簧內置泡沫鋁夾層的防爆罐的端蓋與筒體交界處以及扣鎖的局部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4081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