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仿生髖關節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37467.6 | 申請日: | 2013-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9107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0 |
| 發明(設計)人: | 葉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潤澤醫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2/32 | 分類號: | A61F2/32;A61L27/10;A61L27/16;A61L27/04;A61L27/3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弘旭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李靖 |
| 地址: | 401120***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仿生 髖關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學領域的骨置換移植,尤其涉及一種仿生髖關節。
背景技術
已知人工關節與人體天然關節最主要的區別在于:人工關節是以金屬、高分子材料或陶瓷材料組成的摩擦副代替了關節骨(包括關節面和軟骨)組成的摩擦副;人工關節缺乏人體關節中具有的分泌和儲藏滑液的關節囊。因而人工關節缺乏與之相適應的、具有優異摩擦學特性的滑液潤滑。
人工髖關節的晚期松動與磨損顆粒不斷大量增多及其引起的異物反應有關,因為大量的磨屑可引起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大量積聚,并產生多種細胞因子而導致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在形成、數量和代謝功能上失衡,誘發骨吸收,因而造成骨溶解十分嚴重,從而使假肢松動、下沉,喪失其運動功能,須經行手術翻修,這無疑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經濟損失。為此,國內外在人工關節設計、材料及表面涂層上做了大量的研究,期望通過改變關節配副材料來減少磨損和磨屑,但并未顯著改善人工關節潤滑狀況,磨損顆粒引起的相關問題依然大量存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仿生髖關節,該髖關節易于裝配,沒有相對的摩擦,能有效阻止滑液、磨屑顆粒外漏,且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仿生髖關節,它包括有髖關節柄和仿生關節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髖關節柄的下端連接一個球頭,該球頭與一個臼相匹配構成關節摩擦配副;所述仿生關節囊為碗型囊,其頂部有中心孔與所述髖關節柄套裝并固定連接,而且碗口周邊與所述臼的頂面貼合并固定連接,從而在所述仿生關節囊與所述髖關節柄、所述球頭和所述臼之間形成關節腔;所述髖關節柄設置為多孔鉭制件,且其柄體根部的橫截面為正方形。
上述髖關節柄設置為多孔鉭制件,其孔隙率為60~70%。該多孔鉭制件,可采用泡沫浸漿法、模壓法等制備。經長期研究發現:采用該多孔鉭制件的髖關節柄,能使骨長入形成內長入結構,在大大提高了該人工關節的生物相容性的同時,還很好的滿足了其力學性能,大大提高了其使用壽命和植入舒適度,增加了假體植入后的穩定性和抗旋轉性能。
上述的球頭為金屬球頭或陶瓷球頭,該球頭與髖關節柄為楔形插入式連接。
上述的臼設置為聚乙烯臼或陶瓷臼,該臼外層還匹配有一個金屬臼。
上述的仿生關節囊為粘彈性醫用高分子材料制件,具體可以是硅膠、聚乙烯醇、醫用尼龍、甲殼胺或其他生物材料,或者由其中的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復合材料。
上述的關節腔內存儲有滑液。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其碗型仿生關節囊與關節柄、臼端面只在相連處有固定接觸,避免了仿錘形仿生關節囊在實際服役時與臼之間存在接觸摩擦、磨損的可能,解決中間大兩頭小的仿錘形仿生關節囊存在裝配難的問題,且此碗型仿生關節囊的外形結構尺寸小。此外,還具有易于裝配,沒有相對的摩擦,有效阻止了滑液、磨屑顆粒外漏,且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有益之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的仿生髖關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一種仿生髖關節,它包括有髖關節柄1和仿生關節囊2;其髖關節柄1的下端通過楔形插入式連接有一個鈦合金球頭4,該鈦合金球頭4與一個聚乙烯臼3相匹配構成關節摩擦配副;仿生關節囊2為碗型囊,采用甲殼胺制件,其頂部有中心孔與髖關節柄1套裝并粘結固定,而且碗口周邊與聚乙烯臼3的頂面貼合并粘結固定,從而在仿生關節囊2與髖關節柄1、鈦合金球頭4和聚乙烯臼3之間形成關節腔6,該關節腔6內存儲有滑液;其髖關節柄1設置為多孔鉭制件,其孔隙率為60~70%,且其柄體根部7的橫截面為正方形;聚乙烯臼3外層還匹配設有一個鈦合金臼5。
本實例中將仿生關節囊2與聚乙烯臼3在端面相連,進而使得仿生關節囊2的尺寸較小,且仿生關節囊2在結構上沒有接觸摩擦、磨損的傾向,且克服了因中間大兩頭小的仿錘形仿生關節囊存在的裝配難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潤澤醫藥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潤澤醫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3746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