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安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35802.9 | 申請日: | 2013-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559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馬平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經濟管理學校 |
| 主分類號: | G08B21/18 | 分類號: | G08B21/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偉 |
| 地址: | 20006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聯網 智能 安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安全系統。
背景技術
安全問題一直受到各企事業單位的高度重視,其中包括集體辦公場所的安全問題。雖然員工的安全意識不斷增強,但是失竊、火災等安全事故在集體辦公場所仍時有發生,事故原因不外乎門未鎖、電器電源未切斷等。那為什么最后離開集體辦公場所的人不完成包含鎖門、切斷電器電源等安全動作呢?經過調查得知,是集體辦公場所的公用性引起的安全隱患。因為,即使集體辦公場所內已無旁人,最后一人也不確實其他人是暫時走開,可能還是會直接下班離開,也就不一定會完成一系列離開前的安全動作(例如鎖門、關窗、切斷電源等),從而造成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安全系統,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安全隱患,為特定場所的安全提供安全保障。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安全系統,包括:手機信號檢測器;通過一網絡協調器與所述手機信號檢測器通信連接、用于當所述手機信號檢測器的手機信號檢測結果表明在一預設場所內的手機數量為0時發出一報警指令的監控主機;與所述監控主機通信連接、根據所述監控主機的所述報警指令而發出報警信息的報警單元。
可選地,所述智能安全系統還包括用于存儲所述預設場所內手機的當前數量的數據庫。
可選地,所述手機信號檢測器的手機檢測結果包括:所述手機信號檢測器檢測不同頻段下的手機信號,所述監控主機根據所述手機信號檢測器檢測到的不同頻段的手機信號,實時統計出在所述預定場所內的所有手機數量。
可選地,所述監控主機實時統計出在所述集體辦公場所內的所有手機數量,且當所述手機數量為1時,啟動追蹤進程,即追蹤最后一個手機的信號是否保持在所述預定場所內。
可選地,所述手機工作的網絡制式包括:GSM、PHS、TD-SCDMA、CDMA2000、WCDMA、以及LTE。
可選地,所述手機信號檢測器與所述監控主機之間的通信連接為無線通信連接或有線通信連接。
可選地,所述報警單元與所述監控主機之間的通信連接為無線通信連接或有線通信連接。
可選地,所述報警單元的數量為一個或多個。
可選地,所述報警單元配置在所述預設場所的出入口。
可選地,所述報警單元發出的報警信息包括報警聲音和/或報警燈光。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安全系統,利用手機信號檢測器檢測不同頻段下的手機信號,監控主機根據所述手機信號檢測器檢測到的不同頻段的手機信號,實時統計出在所述預定場所內的所有手機數量,并在確定預設場所內的手機數量為0時發出一報警指令以令報警單元據此予以報警,提醒最后離開所述預定場所的人員完成相應的安全操作,解決安全隱患,為特定場所的安全提供安全保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安全系統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安全系統在一個應用中的監控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發現:在現有技術中,辦公場所的人員在離開時不能確定自己是最后一個離開的人,從而在離開時并不必然會去完成包含鎖門、切斷電器電源等安全動作,存在安全隱患。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對現有技術進行了改進,提供了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安全系統,具有報警提醒功能,可通過檢測辦公場所的手機信號而判定人員的變化情況,并在判定最后一個人離開時發出報警信息,提醒最后離開的人員完成相應的安全操作,解決安全隱患。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式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想,遂圖式中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目、形狀及尺寸繪制,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數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也可能更為復雜。
以下將以一具體實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安全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經濟管理學校,未經上海市經濟管理學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3580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