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強夯緩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33506.5 | 申請日: | 2013-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611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余禮祥;高廣銀;趙會謙;王斌;王基月;申明剛;李海臣;朱義偉;凌永宏;徐建筑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046 | 分類號: | E02D3/046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原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張春;董曉慧 |
| 地址: | 45005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緩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強夯機輔助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強夯緩沖裝置。?
背景技術
強夯法又稱動力固結法,利用起重設備反復將80~400?KN?的重錘(最大的可達2000?KN)起吊到8~25m高處(最高可達40m),而后利用自動脫鉤釋放載荷或帶錘自由落下,其動能在土中形成強大的沖擊波和高應力,從而提高地基的強度、降低壓縮性、改善其抵抗振動液化能力、消除濕陷性等。該施工法自誕生以來,以其經濟易行、效益顯著、設備簡單、施工便捷、節省材料、質量易控制、適用范圍廣、施工周期短等突出優點,在世界各地以多種類型、多種目的的地基處理工程中得到了日益廣范的應用。而強夯機在施工過程中,強夯機吊起夯錘過程中,強夯機會向前傾,而此時強夯機下車沒有強夯機上車一樣傾斜幅度,這樣會造成回轉支撐后端受到強大的拉扯力,回轉支撐前端受到很大的擠壓力,當落下夯錘時,強夯機會對后面有巨大的反彈,此時回轉支承前端會有強大的拉扯力,后端有強大的擠壓力,反復起吊夯錘以及落下夯錘,回轉支承前端與后端受到不斷拉扯與擠壓的力,往復運動一段時間后,對回轉支承損壞很大,大大減少了回轉支承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回轉支承在使用過程中易損壞,使用壽命短的問題,提供一種強夯緩沖裝置,其避免回轉支承受到拉扯力與擠壓力,保護回轉支承不受損壞,延長了回轉支承使用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強夯緩沖裝置,包括設置在強夯機上車后部底面上的鉤頭和設置在強夯機下車后部上面的凹槽,凹槽上端邊緣內側設置有鉤頭卡板,鉤頭下端安裝在凹槽內。
所述凹槽為圓弧形。?
本實用新型在強夯機上車后部底面上設置有鉤頭,在強夯機下車后部上面設置有凹槽,凹槽上端邊緣內側設置有鉤頭卡板,鉤頭下端安裝在凹槽內,在強夯機提起夯錘過程中,鉤頭能夠鉤住凹槽上的鉤頭卡板,這樣能保護回轉支承前端免受擠壓,回轉支承后端免受拉扯;當落下夯錘時鉤頭能頂住凹槽,減小強夯機反彈力,起到保護回轉支承的作用;本實用新型凹槽為圓弧形,當強夯機在回轉過程中,鉤頭能夠隨強夯機一起運動,鉤頭下端始終在凹槽中,不脫離凹槽。本實用新型避免了回轉支承受到拉扯力與擠壓力,延長了回轉支承的使用壽命,節省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區域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凹槽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3所示,一種強夯緩沖裝置,包括設置在強夯機3的上車6后部底面上的鉤頭4和設置在強夯機3的下車7后部上面的凹槽5,凹槽5上端邊緣內側設置有鉤頭卡板8,鉤頭4下端安裝在凹槽5內,本實用新型凹槽5為圓弧形。?
本實用型具體工作時,在強夯機3提起夯錘1的過程中,鉤頭4能夠鉤起凹槽5,這樣能保護回轉支承2前端免受擠壓,回轉支承2后端免受拉扯;當落下夯錘時,強夯機3會對后面有巨大的反彈,此時回轉支承2前端會有強大的拉扯力,后端有強大的拉扯力,而此時鉤頭4能頂住凹槽5,減小強夯機3的反彈力,起到保護回轉支承2的作用。當強夯機3在回轉過程中,鉤頭4能夠隨強夯機一起運動,而鉤頭始終能在凹槽5中,不至于脫離凹槽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未經鄭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3350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深基坑混合支護體系
- 下一篇:隧道口護欄過渡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