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人孔蓋緊固螺母開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31096.0 | 申請日: | 2013-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908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黨云剛;史麗潔;高勇;馬國文;韓亞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13/50 | 分類號: | B25B13/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楊小蓉;楊林 |
| 地址: | 010110 內蒙古自***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孔蓋 緊固 螺母 開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人孔蓋緊固螺母開啟器。
背景技術
現今,在諸如食品、藥品、生物和化工等行業制造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多會應用到各種大型的罐體結構設備,而此類罐體的罐頂或罐身一般有相對較小的罐口(常作添加物料用),在行業中人們常將其稱為“人孔”。而人孔上的蓋子由若干緊固螺母緊固密閉,其數目有的為一個,而許多蓋上有諸如6個之多,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在實際生產中常常會由于生產需要而頻繁開啟,由于這種緊固螺母數目較多,加之罐內有時為正壓,給人工開啟(主要為手擰)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這樣不僅耗費人力,而且長期的頻繁操作,還會導致操作工手部受傷,同時也會由于開啟方式原始笨拙,操作一段時間后發生緊固螺母破損的現象,給后期的操作帶來更大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開關螺母存在的操作復雜以及容易帶來螺母破損等現象,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人孔蓋緊固螺母開啟器。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人孔蓋緊固螺母開啟器,所述開啟器包括圓環形的螺母套和與螺母套連接的手柄,所述螺母套的內環直徑略大于或等于人孔蓋緊固螺母的直徑,所述螺母套包括不少于三個且不大于人孔蓋緊固螺母棱邊數的卡緊裝置,所述卡緊裝置包括圓柱形的水平緊固裝置和圓柱形的垂直緊固裝置,所述垂直緊固裝置位于水平緊固裝置的下方,且直徑大于水平緊固裝置的直徑;所述水平緊固裝置位于人孔蓋緊固螺母和螺母套的間隙中。
優選的,所述螺母套高度為20mm,螺母套圓環的厚度為5mm,螺母套的內環直徑為70mm;所述水平緊固裝置的直徑為12.7mm,高度為15mm;所述垂直緊固裝置的直徑為9.22mm,高度為5mm。
所述螺母套的高度大于等于人孔蓋螺母厚度。
優選的,所述卡緊裝置數目和人孔蓋緊固螺母的棱邊數相同。
本開啟器可有效解決了人工開啟“人孔”蓋時所帶來的困難,開啟變得容易而方便,極大的提高了工作和生產效率。此開啟器在實際加工制作中,可充分利用工廠的各種廢舊零件,如螺絲、螺帽、鋼圈等,以對廢舊的機器零件進行再度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人孔蓋緊固螺母開啟器的俯視圖。
圖2為人孔蓋緊固螺母開啟器的側視圖。
圖3為利用帶有3個卡緊裝置的人孔蓋緊固螺母開啟器開啟螺母示意圖。
圖4為帶有7個卡緊裝置的人孔蓋緊固螺母開啟器的示意圖。
附圖標識:
1、水平緊固裝置;2、垂直緊固裝置;3、螺母套;4、手柄;5、人孔蓋緊固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解釋,其僅用作對本申請的解釋而不是限制。
如圖1和圖3所示的人孔蓋緊固螺母開啟器,包括圓環形的螺母套3和與螺母套連接的手柄4,螺母套3的內環直徑和人孔蓋緊固螺母5的直徑相等,所述螺母套包括不少于三個的卡緊裝置,所述卡緊裝置包括圓柱形的水平緊固裝置1(在水平擰動時防止“人孔”蓋緊固螺母滑動打轉,起到水平向卡緊的作用;其在“人孔”蓋緊固螺母的每個卡槽處均可焊接結構相同的柱體共同起到卡緊作用)和圓柱形的垂直緊固裝置2,所述垂直緊固裝置2位于水平緊固裝置1的下方,且直徑大于水平緊固裝置1的直徑。
如圖2所示,水平緊固裝置1的直徑為12.7mm,高度為15mm;垂直緊固裝置2的直徑為9.22mm,高度為5mm,螺母套3圓環的厚度為5mm,高度為20mm,內環直徑為70mm。
如圖3所示,上述的螺母開啟器可以適用于開啟有六個棱的人孔蓋的緊固螺母。
圖4的開啟器設置有7個卡緊裝置,可以用于開啟有七個棱的人孔蓋的緊固螺母。該螺母套的厚度也為6mm。此外,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不同數目的卡緊裝置,進而來達到開啟不同螺母的目的。
此處卡緊裝置可以以焊接或者其他任意方式固定于螺母套3的內環上。
本開啟器的設計和應用,可有效解決了人工開啟“人孔”蓋時所帶來的困難,開啟變得容易而方便,極大的提高了工作和生產效率。此開啟器在實際加工制作中,可充分利用工廠的各種廢舊零件,如螺絲、螺帽、鋼圈等,以對廢舊的機器零件進行再度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310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