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動轉管路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25028.3 | 申請日: | 2013-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184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周從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5/06 | 分類號: | B62D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 地址: | 23002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管路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動力轉向系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輕卡動力轉向管路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汽車駕駛人員對轉向輕便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動力轉向系統在載貨汽車上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約占我國載貨汽車總量的60%以上。
目前的動力轉向管路中的動轉油壺(油箱)一般安裝在駕駛室后支撐結構上的船型支架上,這樣布置使空間變得狹小、凌亂,而且裝配難度大。而且動轉油壺受結構空間限制,布置困難。此外動轉管路的布置,又容易與汽車線束、制動管路,選換檔軟軸、暖風管路等造成干涉,形成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輕卡動力轉向管路系統。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動轉管路系統,其包括動力轉向泵,轉向器,動力轉向油箱,油路管道和油路管道安裝件;所述動力轉向泵設于所述轉向器和動力轉向油箱之間;所述油路管道包括動力轉向油箱和動力轉向泵之間的低壓進油管道,動力轉向泵和轉向器之間的高壓進油管道,以及轉向器與動力轉向油箱之間的回油管道;所述回油管道與所述低壓進油管道和高壓進油管道基本平行設置。
優選的,所述回油管道、低壓進油管道和高壓進油管道均包括軟管和鋼管。
優選的,所述動力轉向油箱外側還設有油箱包箍帶支架總成,所述油箱包箍帶支架總成包括油箱包箍和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一端彎折,其彎折處與油箱包箍配合并固定連接,所述安裝支架另一端伸向所述動力轉向油箱的油路管道一側并與膨脹水壺支架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油路管道安裝件包括多個通過螺栓螺母組件固定的單管夾、雙管夾、卡箍。
更優選的,所述低壓進油管道上的油路管道安裝件包括多個固定單管道的大卡箍,還包括與所述回油管道固定的多個雙管夾。
更優選的,鄰近所述動力轉向油箱處的雙管夾還包括固定支架,該固定支架為Z形支架,其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安裝支架與膨脹水壺支架連接的一側,另一端固定連接在該雙管夾的側壁上。
更優選的,所述高壓進油管道上的油路管道安裝件包括多個固定單管道的卡箍,還包括與所述回油管道固定的多個雙管夾。
更優選的,所述回油管道上的油路管道安裝件包括多個固定單管道的小卡箍,還包括支撐所述回油管道的固定支架以及單管夾。
優選的,所述高壓進油管道和回油管道與所述轉向器連接端設有連接接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轉管路系統,通過整體油路管道和油路管道安裝件的設計布置,其整體布局合理,節省空間,裝配簡單,固定牢靠,也避免了與周邊管線路的干涉。另外,該系統通過對動力轉向油箱包箍與支架的集成,減小裝配難度。將動力轉向油箱固定在包箍里,擰緊夾緊螺栓,并將支架固定于膨脹水壺支架上,充分利用膨脹水壺與貨廂間的空間。此外,將動轉管路系統安裝在膨脹水壺上也解決了轉向器異響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動轉管路系統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A向視圖;
圖3為圖2的B向視圖;
圖4為圖2的A-A視圖;
圖5為圖1的B-B視圖;
圖6為圖1的C-C視圖;
圖7為圖2的D-D視圖。
圖中附圖標記如下:
低壓進油管道10,出油軟管11,進油軟管101,大卡箍12、13,雙管夾14、15,固定支架17,凸焊螺母18,螺栓螺母組件19,螺栓螺母組件16;
高壓進油管道20,高壓鋼絲編織軟管201,卡箍22,雙管夾23,螺栓螺母組件24;
回油管道30,回油軟管31、301,小卡箍32、33、37、38,固定支架34,單管夾35,螺栓螺母組件36;
油箱包箍帶支架總成40,油箱包箍41,安裝支架42;
連接接頭51、52;
動力轉向泵M,動力轉向油箱N。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其具體實施方式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
以下所有附圖僅便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基本教導而已,附圖中將對構成較佳實施例的組件的數目、位置、關系、及尺寸的延伸將有所說明,在閱讀及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教導后相關的變化實施屬于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教導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及類似要求的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變亦屬業界技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2502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柱塞的滑閥
- 下一篇:一種教練客車的雙方向盤轉向傳動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