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有新型冷卻裝置的渦旋壓縮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24405.1 | 申請日: | 2013-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218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蔣華;郭華明;劉成貴;徐太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英華特渦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C29/04 | 分類號: | F04C29/04 |
| 代理公司: | 蘇州華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孫艷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新型 冷卻 裝置 渦旋 壓縮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渦旋壓縮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新型冷卻裝置的渦旋壓縮機。
背景技術
渦旋式壓縮機廣泛運用于國民生活的各個行業,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展,普通的渦旋式壓縮機除了應用于制冷空調行業外,還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低溫冷凍和熱泵熱水器等行業中。低溫冷凍和熱泵熱水器等行業由于往往具有更寬廣的應用范圍和更復雜的應用特點的原因,因此對壓縮機能夠安全穩定地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低溫冷凍和熱泵熱水等行業可能存在的高壓縮比,以及低制冷劑流量等特性所帶來的壓縮機冷卻不足和高排氣溫度等問題對于壓縮機安全運行等帶來了挑戰。壓縮機冷卻不足有可能會導致電機燒毀,而高的排氣溫度亦將會使得壓縮機的潤滑油粘度下降,降低零件的潤滑與密封效果,并增加潤滑油被碳化的風險,從而降低壓縮機的使用壽命。雖然排氣溫度檢測與控制具有相對成熟的技術,但壓縮機機體的冷卻不足是較難以被在線監測和控制的,或者其控制的成本過高。這其中,渦旋壓縮機的冷卻不足是與高排氣溫度具有一定的關聯的,因此現有的渦旋壓縮機對冷卻設計和系統控制技術往往是針對于排氣溫度實施控制的。
為了降低和控制排氣溫度,現在的渦旋壓縮機設計人員已經研究出了很多的技術,也就衍生出了很多的專利。
公開號為CN1286358的中國專利描述了一種渦旋的溫度保護技術,該技術通過一機械探測和啟發信號的裝置能夠快速并準確地探測到渦旋口的排氣溫度,但是它對壓縮機的排氣溫度保護則是需要通過打開渦旋口的熱敏碟片,并旁通高排氣溫度的氣體去加熱電機保護器,導致壓縮機的停機。由于從熱敏碟片的打開到保護器的起跳會因為壓縮機的熱惰性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因此在這段時間內仍然有可能會導致排氣溫度繼續升高并燒傷壓縮機內部零件,而且根據這種保護原理,當壓縮機出現排氣溫度高時,它是被動地促使壓縮機處于不能正常工作的停機模式,而非采取其它措施主動地降低排氣溫度。
公開號為US5076067的美國專利介紹了一種噴液或者噴氣冷卻壓縮機降低排氣溫度的技術,該技術是將液體的制冷劑通過一接頭連接到壓縮機的殼體上,并將此接頭與渦旋口上一已加工的接口連接噴入液體或氣態的制冷劑,來降低壓縮機的排氣溫度;公開號為CN1831337的中國專利介紹了一種具有液體注射的渦旋機械,其通過向吸氣口噴射液體,以達到降低壓縮機排氣溫度的目的。上述兩個專利所描述的排氣溫度控制均需要通過壓縮機殼體排氣溫度探測裝置去檢測排氣溫度的數值,并通過閥門或者其它機構去執行噴液體或者噴氣體等動作來達到降低排氣溫度的目的。這兩種方法中,當壓縮機排氣溫度升高時,雖然能夠主動地降低壓縮機排氣溫度,但是它需要依賴復雜的系統設計或者通過閥門控制,其成本相對較高;另外由于排氣溫度的檢測往往位于壓縮機的殼體外部,通過檢測管路的溫度來進行排氣溫度的判斷,這會導致檢測的排氣溫度在某些工況下,渦旋排氣口與殼體外部排氣溫度檢測處會出現較大的溫度偏差,譬如低制冷劑流量時,這樣就會降低排氣溫度控制裝置的靈敏度,甚至還可能會導致排氣溫度控制裝置反應遲鈍而損傷壓縮機內部零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可以在渦旋壓縮機運行的同時在線進行冷卻,且可以精準探測排氣溫度和降低冷卻成本的具有新型冷卻裝置的渦旋壓縮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具有新型冷卻裝置的渦旋壓縮機,包括殼體、進氣管、出氣管、電機、轉子軸組件和隔板,該隔板設置于該殼體內,將該壓縮機的內腔分隔成高壓腔和低壓腔,該渦旋壓縮機還包括:
熱敏碟片,其設置于上述高壓腔內并與上述隔板固定連接,該隔板上開設有至少一個連通上述高壓腔和低壓腔的第一通孔,該熱敏碟片覆蓋設置于該第一通孔上;
缸體,其相對上述熱敏碟片而固定連接于上述隔板下、且相對上述熱敏碟片設置于上述第一通孔下,該缸體內設置有一擋圈,其對應該缸體的內壁形狀并與該缸體的內壁固定連接或者一體成型,該擋圈將缸體的內腔分為上腔和下腔,該缸體上還開設有至少一個連通外部冷卻管路和上腔的第二通孔、和至少一個連通低壓腔和下腔的第三通孔;
閥芯,其沿上述缸體的軸向而穿設于上述擋圈內,該閥芯的下端部延伸形成一凸出部,該凸出部的下端部通過一復位裝置與上述缸體的底部連接,閥芯在上述擋圈內上下活動,該閥芯向上運動后,該凸出部隨該閥芯運動至上述擋圈的下面并從下面封住該擋圈內的通孔。
進一步地,上述的第二通孔還貫穿上述擋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英華特渦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英華特渦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2440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