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汽車涂裝車間積放鏈輸送系統的室體密封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20614.9 | 申請日: | 2013-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081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許志軍;何小伍;尚華斌;袁晰;楊天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4H5/02 | 分類號: | E04H5/02;E04B1/66 |
| 代理公司: | 洛陽公信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張彬 |
| 地址: | 4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汽車 裝車 間積放鏈 輸送 系統 密封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涂裝車間的輸送系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汽車涂裝車間積放鏈輸送系統的室體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工廠涂裝車間對環保、防塵、節能等方面要求比較高,因此在車身工件運行通道上,均設置有室體、空氣過濾及送排風裝置。積放鏈輸送系統是現階段大、中型汽車廠使用多、效果好、運行可靠的主要機械化輸送系統,主要用于涂裝車間前處理電泳生產線。
在以往建成的汽車涂裝車間生產線中,積放鏈鏈條、軌道及整個運送吊具設置在室體內,受室體內噴淋藥劑及蒸汽影響,使用工況較差,且輸送系統上的油污、灰塵容易落下影響車身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汽車涂裝車間積放鏈輸送系統的室體密封結構,能夠密封室體和運送吊具之間的空隙,將積放鏈鏈條和軌道及部分運送吊具密封在室體外,減少來自室體內的污染,并減少車身表面的污染,改善運行工況。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汽車涂裝車間積放鏈輸送系統的室體密封結構,包括室體和在室體內運行的運送吊具;所述運送吊具由豎直桿和分別位于豎直桿上下兩端的水平桿組成;所述室體上部安裝有頂板,頂板位于運送吊具上下兩端的水平桿之間且靠近運送吊具的上部,在頂板的邊緣與室體的側壁之間留有供運送吊具通過的通道,在室體內設置有第一重密封結構和第二重密封結構;
所述第一重密封結構位于頂板邊緣和室體側壁之間,包括安裝在通道兩側并分別與室體側壁和頂板邊緣相連接的兩個固定板,兩個固定板上分別安裝有固定件,兩個固定件上分別安裝有彈簧密封板,兩個彈簧密封板呈弧形,其下部在自身彈性作用下貼合;所述彈簧密封板順著運送吊具運行方向依次層疊安裝;
所述第一重密封結構和運送吊具的上方安裝有擋板,擋板設置在室體的一側,并與室體的側壁連接;
所述第二重密封結構位于擋板和第一重密封結構之間,包括設置在所述擋板邊緣的角鋼,角鋼上固定有塑料軟簾,塑料軟簾下端自由垂落至固定板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重密封結構、擋板、第二重密封結構和室體側壁之間形成密封腔體,密封腔體上部安裝有排風管。
所述固定板與固定件之間,以及固定件與彈簧密封板之間,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所述固定件折彎安裝在固定板上,折彎角度為120°。
所述彈簧密封板的厚度為0.1-0.3mm。
本實用新型帶來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采用雙重密封的結構,可對室體和運送吊具之間的空隙進行有效密封,減少了室體內噴淋藥劑及蒸汽的溢出對積放鏈鏈條、軌道和運送吊具的污染,并減少了車身工件的污染。
密封后的室體不包裹積放鏈鏈條及軌道,減少了室體體積,降低了送排風需求及能耗損失,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密封腔體上部安裝有排風管,可將運送吊具通過時泄漏出來的少量蒸汽及化學氣體抽出,并防止灰塵進入室體內部。
彈簧密封板采用厚度為0.1-0.3mm的不銹鋼板,彈性好,不易磨損,不易老化斷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重密封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重密封結構的固定板和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重密封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室體,2、頂板,3、第二重密封結構,4、擋板,5、排風管,6、密封腔體,7、第一重密封結構,8、運送吊具,9、車身工件,10、固定板,11、固定件,12、彈簧密封板,13、塑料軟簾,14、角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用于汽車涂裝車間積放鏈輸送系統的室體密封結構,包括室體1和在室體1內運行的運送吊具8;所述運送吊具8由豎直桿和分別位于豎直桿上下兩端的水平桿組成;所述室體1上部安裝有頂板2,頂板2位于運送吊具8上下兩端的水平桿之間且靠近運送吊具8的上部,在頂板2的邊緣與室體1的側壁之間留有供運送吊具8通過的通道,在室體1內設置有第一重密封結構7和第二重密封結構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未經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2061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