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切邊模具退料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19728.1 | 申請日: | 2013-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595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明(設計)人: | 周廣利;潘雅楠;王利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皇島戴卡興龍輪轂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45/06 | 分類號: | B21D45/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切邊 模具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鍛件切邊模具的退料機構。?
背景技術
鍛件切邊模具一般包含上模刃口、下模、退料板三個部分。其退料過程如圖1:鍛件1經上模刃口剪切后,毛邊2掉落在退料板3上;上模刃口抬起并取走鍛件后,退料板上升至設定高度;最后,水平打料器將毛邊2打出。?
目前,退料機構一般采用液壓驅動、電器元件控制限位鎖定。但該種結構的應用受環境條件限制,而且其制造、維修、保養費用較高,對于普通的鍛件切邊模具來說不經濟。為了節約成本,也有一些鍛件切邊模具采用上模拉動、彈簧栓鎖卡限位,但這種結構在限位鎖定時會使退料板震動,經常導致毛邊位置偏移,不利于毛邊打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切邊模具退料機構,借助機械機構自動退料的同時平穩完成限位鎖定,既降低了制造、維護的成本又解決了毛邊位置偏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切邊模具退料機構,其特征是:由鍵槽(4)、滑鍵(5)、?翻轉板(6)、固定芯軸(7)、上模連接桿(8)、轉軸(9)、彈簧導軌(10)組成,翻轉板(6)通過固定芯軸(7)安裝在滑鍵(5)上,可繞其翻轉,翻轉板(6)左側結構“U形”槽(12)與上模連接桿(8)上的轉軸(9)滑動接觸,翻轉板(6)右側結構滾輪(13)與彈簧導軌(10)滑動接觸。彈簧導軌(10)的導軌面粗糙度在Ra1.6以上。其中的翻轉板(6)上具備漸開凸圓(11)、“U形”槽(12)、滾輪(13)三種結構,漸開凸圓(11)輪廓為漸開線,位于漸開線起始端的切向平面與“U形”槽(12)平行。在翻轉板(6)上漸開凸圓(11)的具體輪廓為:以固定芯軸(7)為中心,半徑從35mm增至38mm順時針展開55?o所形成的漸開線,并且從漸開線的起始端切向延伸長15mm的平面。以翻轉板(6)的固定芯軸(7)為中心,“U形”槽(12)與滾輪(13)的位置夾角為15o。?
在退料板的滑鍵上安裝翻轉板,翻轉板可繞固定芯軸翻轉。翻轉板上以固定芯軸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按照一定的位置、角度分布有滾輪、“U形”槽、漸開凸圓三種結構。滾輪與一側的豎直彈簧導軌接觸且可輔助翻轉板沿其上下滑動。另一側,上模連接桿上的轉軸與“U形”槽內側滑動接觸。翻轉板順時針轉動120o后,漸開凸圓起始端的切向平面可轉到豎直方向。?
當上模連接桿豎直上升時,拉動翻轉板上“U形”槽,彈簧導軌的壓力矩Mn、連接桿的拉力矩Ms、滾輪的摩擦力矩Mf同時作用于翻轉板。當彈簧提供的壓力矩足夠,即Mn=Ms+Mf時,翻轉板不發生翻轉、持續上升并帶動退料完成退料。?
當滑鍵上升至鍵槽頂端時,上模連接桿繼續上升,拉力逐漸增大。至Ms>Mn時,翻轉板順時針翻轉,漸開凸圓與彈簧導軌接觸、滑動直至其切平面貼合,此時機構限位鎖緊。機構以漸開線擠壓彈簧導軌的形式鎖緊,其過程漸進、平穩,避免退料板震動而導致毛邊偏移情況的發生。?
在翻轉的過程中,“U形”槽的開口方向順時針轉過120o,達到開口向上的位置,上模連接桿上的轉軸從開口移出,實現自動脫離。?
鍛件取出后打料器在打料的同時帶動彈簧導軌水平移動,直至導軌與漸開凸圓脫開,翻轉板在自重的作用下逆時針轉動,實現自動復位。?
附圖說明
附圖1為切邊模具退料板示意圖?
附圖2為切邊模具退料機構示意圖?
附圖3為退料機構翻轉板結構示意圖?
圖中:1-鍛件,2-毛邊,3-退料板,4-鍵槽,5-滑鍵,6-翻轉板,7-固定芯軸,8-上模連接桿,9-轉軸,10-彈簧導軌,11-漸開凸圓,12-“U形”槽,13-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一種切邊模具退料機構,其特征是:由鍵槽4、滑鍵5、?翻轉板6、固定芯軸7、上模連接桿8、轉軸9、彈簧導軌10組成。翻轉板6通過固定芯軸7安裝在滑鍵5上,可繞其翻轉。翻轉板6左側結構“U形”槽12(如圖3所示)與上模連接桿8上的轉軸9滑動接觸。翻轉板6右側結構滾輪13(如圖3所示)與彈簧導軌10滑動接觸。彈簧導軌10的導軌面粗糙度在Ra1.6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皇島戴卡興龍輪轂有限公司,未經秦皇島戴卡興龍輪轂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197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定位裝置
- 下一篇:一種自動模鉤式送料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