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金屬熔煉坩堝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17096.5 | 申請日: | 2013-06-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646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周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興正發熱電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7B14/10 | 分類號: | F27B14/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31311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屬 熔煉 坩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熔煉坩堝,尤其涉及一種金屬熔煉坩堝。
背景技術
感應電爐是在鑄造業中經常使用的熔煉設備,用感應電爐熔化煉鐵水或者鋼水時需要在感應爐內設置一個坩堝,坩堝內放置需要熔化的材料,坩堝一般是由使用者用耐火爐襯材料制成,它們的形狀一般是上下壁厚一致的圓桶狀,坩堝的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在熔煉過程中由于坩堝底部的鋼水首先熔化,而上部的鋼水最后熔化,因此坩堝下部受熱時間和受鋼水浸蝕的時間都比較長,底部的爐襯受浸蝕的程度就比較大,隨著熔煉時間和爐次的增加,坩堝內部就會被浸蝕成下端變大的葫蘆形狀,使坩堝底部變薄,這樣在熔煉過程中坩堝有可能不能承受鋼水產生的壓力而破裂,在熔煉過程中造成漏爐,從而使整個感應電爐造成損壞,產生較大的經濟損失,此外,爐料通過翻轉機構從坩堝頂端邊緣流出時,由于沒有一個平穩的過渡,爐料容易造成飛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金屬熔煉坩堝,使坩堝在放料時能夠平緩的流出,解決了爐料在出爐時飛濺的問題。
一種金屬熔煉坩堝,為圓桶狀,包括環狀主體和底部,上頂面開放,中間中空,其中所述環狀主體的頂端邊緣開有圓弧形出料口,所述圓弧形出料口向主體外側延伸形成出料道。
作為優選,所述環狀主體的下端壁厚大于上端壁厚。
作為優選,所述出料道向主體外側水平延伸。
作為優選,所述出料道向主體外側斜向上延伸。
作為優選,所述環狀主體的內表面與所述底部的內表面之間圓滑過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坩堝的環狀主體頂端邊緣開設一條出料道,可以使爐料從出料道中平穩的流出,避免像現有技術中產生爐料飛濺的現象,同時,雖然坩堝底部是受浸蝕嚴重的部位,但是由于環狀主體的下端壁厚大于上端壁厚,從而提高了坩堝的整體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前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環狀主體、2-底部、3-出料口、4-出料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金屬熔煉坩堝,是由環狀主體1、底部2和出料道4通過耐火材料一體成型而成,其上頂面開放,中間中空,環狀主體1的內表面與底部2的內表面之間圓滑過渡。環狀主體1的頂端邊緣開有圓弧形出料口3,圓弧形出料口3向環狀主體1外側延伸形成與地面水平的出料道4,或者圓弧形出料口3向環狀主體1外側延伸形成與斜向上的出料道,出料口3和出料道4的大小可根據需要設置。
由于坩堝的下部受侵蝕的程度比上部要強,故本實用新型環狀主體1下端壁厚大于上端壁厚,其外表面為圓柱形,其內表面為上大下小的圓臺形,本具體實施方案中上端壁厚設置為30mm,下端壁厚為設置為40mm。同時,底部4厚度為40mm。
出料道4的長度也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本具體實施方式出料道4的長度為90mm,在放料時,坩堝內熔煉金屬通過出料道4平緩的流出,解決了爐料在出爐時飛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工作可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興正發熱電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經長興正發熱電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1709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烘干爐軌道支撐架裝置
- 下一篇:一種燒結爐脫蠟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