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靠背長度可調的汽車座椅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09025.0 | 申請日: | 2013-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447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趙云峰;樂志國;馮擎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2/22 | 分類號: | B60N2/22;B60N2/44 |
| 代理公司: | 臺州市方圓專利事務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朱新穎 |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靠背 長度 可調 汽車座椅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座椅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座椅,特別涉及一種靠背長度可調的汽車座椅。
背景技術
汽車用座椅是一種有靠背、有坐墊的坐具。目前的汽車用座椅基本可以實現前后、上下等方向的調節。但座椅的靠背長度無法調整,這導致不同體格的人面對同一個座椅的時候,無法得到最舒適的享受。
為了解決上述靠背無法調節的問題,一些廠家設計了一種可調的座椅,如專利(CN2601187Y)所公開的無級調節椅背高度的汽車后座座椅,包括座板和靠背,所述靠背由固定椅背和升降椅背構成,升降椅背和汽車之間以一組或一組以上相互配合的縱向導軌和滑塊或導輪配裝,升降椅背由升降調節裝置控制。
該無極調節座椅能夠實現靠背的高度調節,但該裝置結構比較復雜,通過縱向導軌或滑塊等無法持久穩定,在汽車駕駛一段時間后,往往會需要定期更換,從這方面來講提高了后續的維持成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靠背長度可調的汽車座椅,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實現座椅的靠背調節和定位的穩定和可靠,同時降低成本和后續的維持費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靠背長度可調的汽車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長度可調的汽車座椅包括坐板、靠背上段、靠背中段和靠背下段,所述的靠背下段的下端部和坐板相固定,所述靠背中段的下端部和所述靠背下段相插接且所述靠背中段和所述靠背下段之間設有能夠調整相對位置的調節結構一,所述靠背中段的上端部和所述靠背上段相插接且所述靠背中段與所述靠背上段之間設有能夠調整相對位置的調節結構二。
本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汽車座椅的靠背中段的兩端分別和靠背上段及靠背下段相插接,通過調節結構一、調節結構二來調節上述三者的插接深度就可以方便的調整汽車座椅靠背的長度,從而有效的滿足不同身高體格的乘客的生理需求,有效的解決了乘客長時間乘坐汽車容易疲勞的情況。
在上述的一種靠背長度可調的汽車座椅中,所述靠背中段的兩端分別開設有凹腔,所述靠背下段和靠背上段分別插接在相應的凹腔內。這種插接方式使得靠背中段作為主體,主要考慮到靠背中段和乘客的背部主要部位相接觸,起到主要的支撐效果,靠背中段套設在其他兩段的外側后能夠使其表面做的更加平整,有利于提高乘客背部的舒適度,同時可將靠背下段做的稍微短一點,這樣就不會和乘客背部相接觸,再在靠背上段架設頭墊的話也使得靠背上段不用和乘客背部相接觸,從而即使靠背上段和靠背下段的表面不平整,也不會影響乘客的舒適度。
在上述的一種靠背長度可調的汽車座椅中,作為一種方案,所述靠背下段的上端面具有向下的凹腔一,所述靠背上段的下端面具有向上的凹腔二,所述靠背中段的下端部與上端部分別插接在所述凹腔一和凹腔二內。本座椅的插接方式通過在靠背下段和靠背上段的端部開設凹腔,主要考慮到靠背下段和坐板直接相連,一般設計的比較粗大,在其端部容易開設凹腔,同時靠背上段也不宜設計的過窄,需要對乘客的頭部和上背部進行支撐,因此在靠背上段的端部開設凹腔也比較容易,也使得凹腔能夠形成更厚的側壁,有利于靠背的強度。
在上述的一種靠背長度可調的汽車座椅中,所述調節結構一包括開設在靠背下段上的貫穿所述的凹腔一的若干個定位孔一,所述的靠背中段的下端部開設有若干個定位孔二,所述調節結構一還包括若干個能夠同時穿設在所述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內的螺栓組件。通過螺栓組件和定位孔一及定位孔二的配合,能夠牢固的將兩者固定,也比較容易的通過擰緊或松開來調節兩者的位置。
在上述的一種靠背長度可調的汽車座椅中,所述若干個定位孔一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橫排和若干沿豎直方向的縱列;全部的定位孔二也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橫排和若干沿豎直方向的縱列。將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設計成有規律的排列,能夠提高兩者的契合度,方便裝配。
在上述的一種靠背長度可調的汽車座椅中,作為另一種方案,所述調節結構一包括固定在靠背中段下端部的齒條,所述靠背下段的側部設有齒輪,所述齒輪和所述的齒條相嚙合。這種通過齒輪和齒條相配合的調節,調節過程比較方便,能夠實現微小距離的調節,另外可以增加電機或氣缸來實現自動調節,具有一定的自動化實現基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0902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