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中高壓無功補償復合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08233.9 | 申請日: | 2013-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430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明(設計)人: | 趙建青;彭衛國;李文輝;程漢湘;歐振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公司江門供電局 |
| 主分類號: | H02J3/18 | 分類號: | H02J3/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麗明 |
| 地址: | 529099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壓 無功 補償 復合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變壓器裝置領域,?具體是電力系統中一種涉及到磁控電抗器與固定電容組結合的中高壓無功補償復合結構。屬于中高壓無功補償復合結構的改造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對智能電網的重視程度的提高,業內對無功補償裝置的要求越來越高。近年來掀起的特高壓輸電以及風電建設的熱潮也使到高性能的無功無償裝置顯得更加重要。
無論是傳統固定阻抗型的高壓并聯電抗器抑或是靜止無功補償裝置(TCR、TSC)都難以滿足智能電網的要求。新型的靜止無功補償裝置磁控電抗器(MCR)具有非常優越的控制性能,MCR通過改變晶閘管的觸發角度來改變直流偏磁的大小,從而改變磁閥的飽和度,進而改變電抗值來達到平滑調節無功輸出,與固定電容器組結合使用,可以快速提供電網所需的無功功率,動態提供電壓支撐,改善系統的運行性能,在提高電網可靠性和優化電網運行狀況的功能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潛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控制可靠、靈活、快速,滿足對無功補償功率連續、平滑調節要求的中高壓無功補償復合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中高壓無功補償復合結構,包括有電抗器本體、磁控箱、固定電容器組和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包括有雙CPU模塊、采樣及同步信號模塊、觸發反饋模塊、電源模塊,其中觸發反饋模塊通過磁控箱內的電路與電抗器本體內的繞組連接,觸發反饋模塊與雙CPU模塊連接,固定電容器組的輸入端通過電流互感器與變電站進線電源連接,固定電容器組的輸出端通過電壓互感器與變電站出線負荷連接,且固定電容器組的輸出端通過斷路器與電抗器本體內的繞組連接,采樣及同步信號模塊的信號輸入端與電壓互感器及電流互感器連接,采樣及同步信號模塊的信號輸出端與雙CPU模塊連接,電源模塊與雙CPU模塊連接。
上述電抗器本體內裝有2個鐵心柱和4個普通繞組,?2個鐵心柱分別第一鐵心柱及第二鐵心柱,2個鐵心柱分別繞有兩組單柱繞組,2個鐵心柱所繞的單柱繞組即為上述所說的4組普通繞組,從兩個對側的普通繞組中抽出3%的繞組作為直流控制繞組,這兩個直流控制繞組分別是從第一鐵心柱所繞其中一個普通繞組中抽出的第一3%抽頭繞組和從第二鐵心柱所繞其中一個普通繞組中抽出的第二3%抽頭繞組,磁控箱內裝有第一阻容保護電路、第二阻容保護電路、續流二極管、壓敏電阻、熔斷器、第一晶閘管、第二晶閘管、單相交流電源,其中續流二極管與熔斷器串聯,壓敏電阻與上述串聯電路并聯,壓敏電阻的一端與第二3%抽頭繞組相連,壓敏電阻的另一端與第一晶閘管的陰極相連,第一晶閘管和第二晶閘管構成共陰極結構,第二晶閘管的兩端并接第二阻容保護回路,第二晶閘管的陽極與第二3%抽頭繞組相連,第二晶閘管的陰極與第二鐵心柱所繞另一普通繞組相連,?第一晶閘管的兩端并接第一阻容保護電路,第一晶閘管的陽極與第一3%抽頭繞組相連,第一晶閘管的陰極與第一鐵心柱所繞另一普通繞組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高壓無功補償復合結構的有益效果是避免現有靜止無功補償裝置的不足,平滑調節電抗值得到滯后的無功功率,與固定電容器組結合使用,快速提供電網所需的無功功率,動態提供電壓支撐,改善系統的運行性能,提高電網可靠性與穩定性,優化電網運行狀況。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典型接線方式示意圖。
附圖2為電抗器本體及磁控箱內部的原理圖。
附圖3為采樣及同步信號模塊的電路原理圖。
附圖4為觸發反饋模塊的電路原理圖。
附圖5為液晶界面監控平臺的示意圖。
附圖6為PC權限管理單元用戶登陸界面的示意圖。
附圖7為PC界面監控平臺的示意圖。
附圖8為電源模塊的電路原理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公司江門供電局,未經廣東電網公司江門供電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0823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