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鋼軌減振扣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04748.1 | 申請日: | 2013-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752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白健;瞿連輝;潘濤;王安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洛陽雙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B9/48 | 分類號: | E01B9/48;E01B9/68;E01B19/00 |
| 代理公司: | 洛陽明律專利代理事務所 41118 | 代理人: | 盧洪方 |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軌 扣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軌道減振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鋼軌減振扣件。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大規模進行軌道交通建設,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更是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在軌道交通建設時,無論是地下線路還是地面線路亦或是高架線路,當列車行駛過居民區、醫院、辦公區時,由于車輪和鋼軌沖擊造成的振動向周圍建筑傳播,嚴重影響附近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勢必對鋼軌振動的傳播進行整治。在目前,降低鋼軌振動向周圍的傳播最行之有效、采用最多最廣的方法是采用鋼軌減振扣件。由于鋼軌減振扣件具有一定的柔性,當車輛行駛時減振扣件發生彈性變形,能夠有效降低振動向周圍減振的傳播。
然而,為了達到較好的減振效果,鋼軌減振扣件的設計受到限制。常見的減振扣件為雙層彈性墊板壓縮式扣件或粘接型剪切式扣件;雙層彈性墊板壓縮式扣件由兩層彈性墊層和兩層金屬墊板組成,4者的厚度之和構成了扣件的總高度,使的高度較高,通常在60mm以上;粘接型剪切式扣件的減振由位于上墊板與下墊板之間、且環圍上墊板設置的彈性體來實現,為了達到較好的粘接效果,必須通過增大彈性體的高度來增加彈性體的受力面積,因此扣件的高度較高,甚至超過80mm;在對采用傳統扣件的既有線路進行減振扣件改造時,由于傳統扣件僅采用一層鐵墊板、一層板下墊板和一層軌下墊板組成的結構,安裝高度約40-46mm。這樣就發生了問題:很難使軌道安裝高度參數與原有設計匹配,需要對整條線路參數進行調整,對線路改造施工造成很大麻煩,改造成本極高,很有必要對該問題加以解決。
另外在傳統的粘接型扣件中,特別是雙層彈性墊板剪切型扣件,如公開號為CN2045756U的軌枕減震器;承軌板即上墊板的底部粘接面呈倒錐形、下墊板與之對應的粘接面同樣呈倒錐形設計,導致他們之間的彈性體在豎直方向受到剪切和壓縮的雙重作用,根據彈性體特性,當彈性體在豎直方向完全受到剪切時,其對豎直方向剛度的貢獻最小;而在豎直方向受到壓縮時,對豎直方向剛度的貢獻明顯增大。因此,需要盡量使彈性體受到豎直剪切變形,盡可能減少在豎直方向上的壓縮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鋼軌減振扣件。
本實用新型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鋼軌減振扣件,所述的鋼軌減振扣件包括有上墊板、下墊板以及彈條安裝座和彈條;所述的下墊板固定在道床基礎上;所述下墊板的中部具有與所述的上墊板形狀相對應的凹槽或通孔;所述的上墊板的下部位于下墊板上所述的凹槽或通孔內;所述上墊板與所述下墊板之間設置彈性體Ⅰ,且所述彈性體Ⅰ的下部位于上墊板與下墊板上所述凹槽或通孔的內壁面之間具有的間隙內;對應所述的上墊板設置彈性體Ⅱ;所述的彈性體Ⅱ位于下墊板所述的通孔內,并使所述的彈性體Ⅱ位于所述的上墊板的底部,或所述的彈性體Ⅱ位于下墊板的所述凹槽內且位于上墊板與下墊板的凹槽底面之間。
所述的下墊板與所述的道床基礎之間設置有耦合墊板,所述的彈性體Ⅱ位于所述的上墊板與所述的耦合墊板之間。
所述下墊板上表面與鋼軌鋪設方向垂直的兩端均具有限位結構;所述下墊板具有的所述限位結構具有一個限制上墊板沿垂直鋼軌鋪設方向移動的限位面Ⅰ和一個限制上墊板在豎直方向移動限位的限位面Ⅱ;所述的限位面Ⅱ位于所述限位面Ⅰ的上部且向內伸出;所述的限位面Ⅱ垂直于所述的限位面Ⅰ或所述的限位面Ⅱ為弧形面或所述限位面Ⅱ為斜面。
所述彈性體Ⅰ與所述限位面Ⅰ的結合面與所述限位面Ⅰ的形狀吻配。
下墊板所述的凹槽或通孔的內壁面與彈性體Ⅰ的結合面Ⅱ、位于下墊板所述凹槽或通孔內的上墊板下部與彈性體Ⅰ的結合面Ⅰ中最多有一個為倒錐面,即所述結合面Ⅰ和結合面Ⅱ中最多有一個為倒錐面。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鋼軌減振扣件,在下墊板的凹槽或通孔內設置彈性體Ⅱ,且所述的彈性體Ⅱ位于上墊板的底部,使減振扣件在豎直方向剛度主要依靠彈性體Ⅱ的壓縮彈性變形提供,進而降低了整個鋼軌減振扣件的安裝高度;為了進一步降低上述彈性體I受到的壓縮作用,在本實用新型中,上墊板與彈性體Ⅰ的結合面Ⅰ、下墊板與彈性體Ⅰ的結合面Ⅱ中至少有一個面不采用倒錐形面,這樣就進一步降低了彈性體I在豎直方向上的壓縮形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上墊板與下墊板結合后的俯視圖。
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4a是本實用新型中上墊板的下部、下墊板通孔的內壁面與彈性體Ⅰ與彈性體I結合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洛陽雙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洛陽雙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047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培養箱培養廢料自動倒料裝置
- 下一篇:頭部壓瘡防護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