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重力排渣發(fā)酵罐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301459.6 | 申請日: | 2013-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843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章魁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章達輕工機械廠 |
| 主分類號: | C12G1/022 | 分類號: | C12G1/022 |
| 代理公司: | 溫州甌越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李友福 |
| 地址: | 3250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重力 發(fā)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fā)酵罐。
背景技術
目前,如葡萄酒等發(fā)酵后通常會在發(fā)酵罐內產生殘渣,而現(xiàn)有適用于葡萄酒等發(fā)酵的發(fā)酵罐,其底部又多為平底結構,因此發(fā)酵后產生的這些殘渣通常需要人工進入罐體內部進行清理,這樣不僅耗時耗力,而且由于葡萄酒等發(fā)酵后會在罐體內部余留二氧化碳氣體,因此靠人工進入罐體內部進行清理還存在安全隱患。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省時省力且無安全隱患的自重力排渣發(fā)酵罐。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重力排渣發(fā)酵罐,包括罐體,所述罐體的底部呈斜錐狀結構,所述斜錐狀結構的罐體底部上開設有排渣口,且所述排渣口開設于罐體底部的最低位置上,所述的排渣口上裝設有封口蓋,所述封口蓋與罐體之間還設有液壓缸和三角形擺臂,所述液壓缸的缸體鉸接固定于罐體上,所述液壓缸的伸縮軸則與三角形擺臂的第一夾角鉸接固定,所述三角形擺臂的第二夾角鉸接固定于罐體上,所述三角形擺臂的第三夾角與所述封口蓋的中心鉸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結構,由于本實用新型將所述罐體的底部設置成斜錐狀結構,因此發(fā)酵后產生的殘渣在重力的作用下會自動淤積到排渣口處,待發(fā)酵結束后,通過液壓缸打開封口蓋,就可將淤積的殘渣自動排出,省時省力且無安全隱患。另,所述封口蓋由液壓缸通過三角形擺臂控制,且所述三角形擺臂的第一夾角與液壓缸的伸縮軸鉸接固定,所述三角形擺臂的第二夾角鉸接固定于罐體上,所述三角形擺臂的第三夾角與所述封口蓋的中心鉸接固定,這樣的結構設置可有效確保封口蓋打開或關閉都能穩(wěn)定可靠。
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斜錐狀結構的罐體底部的錐度為20~30度。采用進一步設置,所述罐體底部的錐度優(yōu)選20~30度,這樣的角度排渣效果最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給出了一種自重力排渣發(fā)酵罐,包括罐體1,所述罐體1的底部11呈斜錐狀結構,且所述罐體底部11的錐度優(yōu)選20~30度,所述斜錐狀結構的罐體底部11上開設有排渣口111,且所述排渣口111開設于罐體底部11的最低位置上,所述的排渣口111上裝設有封口蓋2,所述封口蓋2與罐體1之間還設有液壓缸3和三角形擺臂4,所述液壓缸3的缸體31鉸接固定于罐體1上,所述液壓缸3的伸縮軸32則與三角形擺臂4的第一夾角41鉸接固定,所述三角形擺臂4的第二夾角42鉸接固定于罐體1上,所述三角形擺臂4的第三夾角43與所述封口蓋2的中心鉸接固定。
采用上述結構,由于本實用新型將所述罐體1的底部11設置成斜錐狀結構,因此發(fā)酵后產生的殘渣在重力的作用下會自動淤積到排渣口111處,待發(fā)酵結束后,通過液壓缸3打開封口蓋2,就可將淤積的殘渣自動排出,省時省力且無安全隱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章達輕工機械廠,未經浙江章達輕工機械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0145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