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然對流之屋頂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98822.3 | 申請日: | 2013-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409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黃振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振利 |
| 主分類號: | E04B7/06 | 分類號: | E04B7/06;E04B7/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寶堂 |
| 地址: | 010058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西二環金海***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然 對流 屋頂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系與建筑物有關,用于自然通風擋雨,當遇強風時,不會有雨水倒灌入屋內的情況發生,并達到自然冷熱對流,將屋內熱空氣由內往外排出,并引進冷空氣的一種自然對流之屋頂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建筑物受日曬,容易吸熱,而不易散熱,尤其混凝土建材的建筑物,一旦白天受長期陽光照射,很容易吸熱、不易散熱,進而影響室內溫度,提升室內溫度,又熱流系由下往上升,不斷地提升室內溫度,因此在夏天即使到了夜晚,屋內仍然是熱烘烘;?
雖有幾項目前常使用的方式,然效果都不佳,有的業者在屋頂上面加裝固定灑水器,必需額外加裝水管及水路,扭轉開關或自動感應開關,不但浪費水源,噴灑面積未完全、不均勻,散熱有限;有的業者,在屋頂加裝散熱風扇,靠熱對流自然旋轉排出熱空氣,然裝置該散熱風扇成本高,施工需切割原屋頂,散熱效果仍然有限;或有更改建材的材質,但是防熱建材或隔熱建材售價高。
以往的建筑物可以見到在屋脊的最頂尖處上有一小屋頂,該小屋頂兩側為透風,可裝置窗戶或百頁窗或網子,可將屋內熱氣流經小屋頂兩側排出,但是遇下雨或強臺風時,強風伴著雨水也透過窗戶滲透進入屋內,并不方便;或在斜屋頂之一面上,裝置一小屋檐(即閣樓),小屋檐也有窗戶或百頁窗或網子,可將屋內熱流經窗戶排出,也是產生上述缺失,遇下雨或強臺風時,強風伴著雨水也透過窗戶滲透進入屋內,并不方便。?
上述兩種屋頂散熱方式皆是應用空氣冷熱對流通風原理,用來散熱屋內的熱空氣,也就是當室內的熱空氣上升后,可以利用小屋頂(小屋檐)的窗戶將熱氣散出去,雖是可以免電力,有效散熱,但強風伴著雨水也透過窗戶滲透進入屋內,造成屋內逆流風及滴雨水。?
因此,本案發明人曾針對上述問題,向中國專利局申報并批準了免動力通風擋雨裝置(CN?200910306979.4),包含至少一基板、至少一側擋板及至少一頂擋板;該側擋板具有一頂端部及一底通部,該底通部高于該低板體部,并相間隔于該基板,且與該基板共合配合界定出一排水道;該頂擋板具有一側通部及一高于該側通部的安裝部,該安裝部與該高板體部皆位在該側擋板的同一側,該側通部相間隔于該側擋板,并低于該頂端部,且高于該底通部,該側通部與該側擋板共同配合界定出一第一通風道。該側擋板與該基礎單元皆能擋掉雨水,且該頂擋單元連接該基礎單元,提高了防雨效果、排風效果和結構強度,且無積水問題、建造成本低。上述專利推出后頗受好評,然也存在某些弊端。?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無需動力而又結構簡單,自然對流且無雨水灌入屋頂之虞之屋頂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自然對流之屋頂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一第一洩水頂,所述第一洩水頂可為復層之上屋頂;
一內阻隔,為一屋頂之頂端向上支撐向上形成內阻隔,所述內阻隔與第一洩水頂之間有一內透風口;
一第二洩水頂,所述第二洩水頂位於第一洩水頂外側和屋頂上方;第二洩水頂頂端與第一洩水頂之間有散熱孔,第二洩水頂末端與屋頂之間有洩水孔。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可以進一步完善:?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洩水頂之頂端高於第一洩水頂末端,第一洩水頂末端介於第二洩水頂之頂端與內阻隔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洩水頂和第二洩水頂各設有二個,位於屋頂之左右兩側。?
作為優選,第一洩水頂為錐形延伸而下至一段距離后有一中透風口,第二洩水頂系搭接於第一洩水頂之末端上方。?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屋內之熱空氣由下往上流通至內透風口,再由散熱孔排出熱空氣;以自由落體方式由洩水孔排出雨水,并由內阻隔阻擋外入的雨水,達到自然通風、擋雨的目的。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剖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屋頂,101、中透風口,11、第一洩水頂,111、散熱孔,12、內阻隔,121、內透風口,13、第二洩水頂,131、洩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振利,未經黃振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9882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平行金屬互連結構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鋼筋混凝土結構預留螺栓孔封堵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