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導風分流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97239.0 | 申請日: | 2013-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588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磊;陳紹林;韓義;孟憲運;張玉忠;曾慶和;李宏詳;陳國豪;文超;賴桂枝;朱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3/08 | 分類號: | F24F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吳貴明;張永明 |
| 地址: | 51907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流 機構 | ||
1.一種導風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貫流導風部(10),具有貫流風道(11);
導風分流部(20),具有第一外壁(21)和第二外壁(22),所述導風分流部(20)設置在所述貫流風道(11)的出風口處,所述第一外壁(21)與所述貫流風道(11)的內壁形成第一過流通道(13),所述第二外壁(22)與所述貫流風道(11)的內壁形成第二過流通道(15);
貫流風葉(30),設置在所述貫流風道(11)的進風口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風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壁(21)與所述第二外壁(22)相交于所述導風分流部(20)的第一端,所述導風分流部(2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貫流風道(11)的上游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風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分流部(20)的橫截面呈楔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風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分流部(20)的橫截面呈三角形。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風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壁(21)朝向所述貫流風道(11)出風口具有第一邊沿,所述第二外壁(22)朝向所述貫流風道(11)出風口具有第二邊沿,所述貫流風葉(30)的軸線與所述第一邊沿共同所在的平面為第一平面(OM),所述貫流風葉(30)的軸線與所述第二邊沿共同所在的平面為第二平面(ON),所述第一邊沿與所述第二邊沿共同所在的平面為第三平面(MN),第四平面(OQ)豎直穿過所述貫流風葉(30)的軸線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三平面(MN),所述第一平面(OM)與所述第四平面(OQ)之間具有第一夾角(a),所述第二平面(ON)與所述第四平面(OQ)之間具有第二夾角(b)。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導風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角(a)大于所述第二夾角(b)。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風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角(a)等于所述第二夾角(b)的四倍。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導風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角(a)小于所述第二夾角(b)。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導風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夾角(b)等于所述第一夾角(a)的三倍。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導風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壁(21)與所述第二外壁(22)相交于第三邊沿,所述第一邊沿與所述第三邊沿共同所在的平面為第五平面(MP),所述第二邊沿與所述第三邊沿共同所在的平面為第六平面(NP),所述第一平面(OM)與所述第二平面(ON)之間形成第三夾角(c),所述第五平面(MP)與所述第六平面(NP)之間形成第四夾角(d),所述第三夾角(c)小于所述第四夾角(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9723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