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遠紅外線纖維布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95831.7 | 申請日: | 2013-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339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卓麗瓊;方志堅;方華珊;楊德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莆田市華峰工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21/16 | 分類號: | D04B21/16;D04B21/1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樓區博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崢 |
| 地址: | 351144***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紅外線 纖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遠紅外線纖維布。
背景技術
現在一般傳統具壓縮彈性的復合布料大都是以泡綿為基材,在其兩側分別貼合一般的面料后,再采用模具壓制成型,利用模具的作用,使布料的周邊得以緊密壓合而無需車縫,雖其制造成型較為簡易,但仍需使用化學黏劑,導致對人體肌膚造成不利影響,且透氣性不佳,無法將汗水往外排出,所以在穿著上容易有悶濕不適現象,長期下來,易有濕疹等皮膚病變產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穿著的面料和裝飾的面料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紡織面料按原料分為棉、毛、麻、絲、人造纖維、合成纖維等,但這些紡織面料存在如下方面的缺點:成本較高,強度差、易帶靜電、透氣性差功能單一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較好的保溫性、抑菌性的,具有壓縮彈性的遠紅外線纖維布。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遠紅外線纖維布,包括內層表布、中間層布和外層表布;該內層表布、中間層布和外層表布形成三明治結構布料,所述中間層布為直立織制型態組織,且該內層表布、中間層布和外層表布以經編針織的方式一體織成;所述內層表布和外層表布的原料為混合纖維紗線,所述混合纖維紗線包括芯紗和外纏紗,所述芯紗為滌綸纖維,所述外纏紗為遠紅外線纖維,所述外纏紗沿芯紗的軸線方向包纏在芯紗的外圓周面上。
優選的,上述遠紅外線纖維布中,所述外纏紗和所述芯紗的包覆夾角為45-70度。
優選的,上述遠紅外線纖維布中,所述混合纖維紗線中滌綸纖維和遠紅外線纖維的重量份比為5:2。
優選的,上述遠紅外線纖維布中,所述中間層布的原料為滌綸或尼龍單絲。
優選的,上述遠紅外線纖維布中,所述外層表布上設有提花圖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三明治結構布料既遠紅外線纖維布可代替現市場中流行的布料貼海綿等做法,使用中層直立織制型態組織的結構充實了布料厚度、提升舒適感、柔軟度。本實用新型布料所用紗線由遠紅外線纖維和滌綸長絲纏繞而成,具有遠紅外線纖維良好的遠紅外線功能和抗靜電功能,能有效的蓄溫保暖,促進血液循環,兩種纖維的優劣勢得到互補,在確保品質的同時,又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遠紅外線纖維布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混合纖維紗線的結構示意圖;
1、內層表布;2、中間層布;3、外層表布;4、混合纖維紗線;5、滌綸纖維;6、遠紅外線纖維。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1、圖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列中提供一種遠紅外線纖維布,包括內層表布1、中間層布2和外層表布3;該內層表布1、中間層布和外層表布3形成一三明治結構的布料,所述中間層布2為直立織制的滌綸單絲,且該內層表布1、中間層布2和外層表布經由經編機的雙針床機臺采用一體兩面同時編織成型,所述內層表布1和外層表布3的原料為混合纖維紗線4,所述混合纖維紗線4包括芯紗和外纏紗,所述芯紗為滌綸纖維5,其為單條或多條滌綸長絲組成,所述外纏紗為遠紅外線纖維6,所述外纏紗沿所述芯紗的軸線方向包纏在所述芯紗的外圓周面上。
遠紅外線纖維布是功能性纖維的一種,其為遠紅外發射率大于80%、甚至達到90%左右的各種纖維的統稱,是用50度下、其5-25μm全波長遠紅外發射率在85%以上的某些復配的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鎂等)的微粉,俗稱遠紅外陶瓷粉,均勻添加如紡絲液中后所紡得的纖維。該纖維能吸收太陽光中或人體等輻射的遠紅外線而使自身的溫度升高,而且可在絕對零度以上的任何溫度發射波長和功率與其溫度相應的遠紅外線。該纖維及制品具有較好的保溫性、抑菌性和生活醫學保健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遠紅外線纖維布可代替現市場中流行的布料貼海綿等做法,使用中層直立織制型態組織的結構充實了布料厚度、提升舒適感、柔軟度。布料所用紗線由遠紅外線纖維和滌綸纖維交捻而成,既具有遠紅外線纖維良好的遠紅外線功能和抗靜電功能,又具有滌綸纖維結實耐用、彈性好的優點,兩種纖維的優劣勢得到互補,在確保品質的同時,又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混合纖維紗線4的外纏紗和所述芯紗的包覆夾角為45-70度。優選夾角為45度,更加符合了使用者的視覺要求。
在本實用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混合纖維紗線4中滌綸纖維5和遠紅外線纖維6的重量份比為5: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莆田市華峰工貿有限公司,未經莆田市華峰工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9583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墻體植物多元醇聚氨酯硬泡保溫裝飾復合板
- 下一篇:活塞銷垂直起吊工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