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乘用車中間扶手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92790.6 | 申請日: | 2013-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182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羅家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特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2/46 | 分類號: | B60N2/46;B60R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楊元焱 |
| 地址: | 201805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乘用車 中間 扶手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部件,尤其涉及一種乘用車中間扶手結構。
背景技術
乘用車中間扶手結構一般由上蓋板與下部殼體兩部份組成,上蓋板主要是用來給駕車或乘車者擱手,以消除駕車疲勞,下部殼體主要用來存放雜物及支撐上蓋。現有技術的乘用車中間扶手的結構如圖1、圖2所示,包括上蓋板1與下部殼體2,上蓋板1主要包括表皮11和骨架12,下部殼體2主要包括內殼體21和外殼體22,其內殼體21和外殼體22的高度相同,在使用過程中當使用者將手擱在扶手上時,上蓋板的表皮11會碰到下部殼體中的外殼體22,產生咯吱咯吱的聲響,嚴重影響了使用者的乘坐舒適性,容易造成使用者的心情煩躁,存在駕車事故風險。造成此異響的原因是上蓋板與下部殼體之間存在2~3mm的間隙,上蓋板的支點是位于前端的兩個橡膠緩沖塊及后端兩側轉軸,當使用者將手擱在扶手上蓋板中間部位時,扶手上蓋板因受重力而產生向下彎曲變形,使得包覆在上蓋板上的PVC表皮11與下部殼體的外殼體22之間產生摩擦,從而產生異響,嚴重影響了乘坐舒適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乘用車中間扶手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乘用車中間扶手結構,包括上蓋板與下部殼體,所述下部殼體的上端面兩側中間部位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凸臺。
所述下部殼體由內殼體和外殼體嵌套相連構成,所述凸臺設置在內殼體上。
所述凸臺為四個,四個凸臺對稱分布在內殼體的兩側,同一側的兩個凸臺之間設有間隔。
所述凸臺高出外殼體1.5-1.8mm。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在將扶手上蓋板向下翻轉時,上蓋板前端的兩個支點接觸到下部殼體時,上蓋板骨架也同時接觸到下部殼體上新增加的凸臺,有效地支撐住上蓋板。當使用者將手擱在扶手上蓋板的中間部位時,新增加的凸臺起到了主要的支撐作用,避免了上蓋板因受重力產生彎曲變形,消除了使用異響,提高了乘坐舒適性。
附圖說明
圖1、圖2是現有技術乘用車中間扶手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圖4是本實用新型乘用車中間扶手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乘用車中間扶手結構,包括上蓋板1與下部殼體2,上蓋板1主要包括表皮11和骨架12,下部殼體2主要包括內殼體21和外殼體22,在內殼體21上端面兩側中間部位分別設有兩個凸臺3。同一側的兩個凸臺之間設有間隔。各凸臺高出外殼體1.5-1.8mm,寬度為4mm左右,長度為15mm左右。
本實用新型利用新增凸臺對上蓋板進行有效支撐,防止了上蓋板因受重力造成向下彎曲變形,避免了包覆在上部的PVC表皮與下部殼體的摩擦,消除了使用異響,提高了乘坐舒適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特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特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9279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跨渠道數據傳遞對外開放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便攜式汽車用安全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