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手動盤形管成型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85427.1 | 申請日: | 2013-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432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韓清華;沈慶偉;吳東平;唐武忠;姜豐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1D11/06 | 分類號: | B21D11/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710089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動 盤形管 成型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盤旋管加工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一種手動盤形管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飛機燃油管道多采用橡膠軟管來實現,橡膠軟管的重量大,致使飛機需要耗費較多的燃油,節能環保效果差,而且,橡膠軟管的熱脹冷縮性能不夠好,膨脹系數比較小,飛機從地面升空后,燃油管道的溫度會變化,橡膠軟管不能夠很好地滿足溫度變化對燃油管道熱脹冷縮性能的需求。如果能夠用鋁、不銹鋼等制成的盤旋管來代替橡膠軟管制成飛機燃油管道,一方面能夠減輕一半的重量,另一方面熱脹冷縮性能也能滿足溫度變化的需求。但是,現有技術中用于空調、工業制冷等方面的盤旋管又不能直接用在飛機燃油管道,現有技術中加工盤旋管的設備也不能直接用于加工飛機燃油管道用盤旋管,因此,急需設計一種盤旋管加工成型裝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手動盤形管成型裝置,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使用操作便捷,操縱性強,工作可靠性高,適應性強,工作效率高,加工盤旋管的成本低、質量高,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動盤形管成型裝置,包括底座2、用于支撐導管的導管支撐機構和用于導管盤旋成型的導管盤旋成型機構,所述導管支撐機構包括設置在底座2上的組合支座和設置在組合支座頂端的限位塊11,所述組合支座的頂端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限位塊11的底端設置有用于與第一凹槽相配合構成導管通道20的第二凹槽;所述導管盤旋成型機構包括設置在底座2上的軸套13和插入軸套13中的導管盤旋成型桿10,所述導管盤旋成型桿10的下半部分為設置有螺旋槽10-1的螺紋桿,所述導管盤旋成型桿10的上半部分為光桿且套裝有導向套9,所述導向套9上固定連接有位于所述導管盤旋成型桿10一側且與所述導管盤旋成型桿10相平行的輪軸7,所述輪軸7中部連接有用于帶動輪軸7旋轉的手柄1,所述輪軸7下部套裝有滾輪5,位于所述手柄1與所述滾輪5之間的輪軸7上套有滾動軸承18,所述滾動軸承18套有接觸輪6。
所述導管盤旋成型桿10通過第一銷子3固定連接在所述軸套13中。
所述組合支座由通過第一螺栓17固定連接在底座2上的底板12-1和焊接在底板12-1頂端的T型支架12-2構成,所述第一凹槽設置在所述T型支架12-2的頂端,所述限位塊11通過第二螺栓16固定連接在所述T型支架12-2頂端。
所述螺紋桿的外徑為50mm~80mm。
所述螺旋槽10-1橫截面的形狀為半圓形,所述螺旋槽10-1的深度為2mm~6mm,所述導管盤旋成型桿10與所述輪軸7軸線之間的間距為50mm~80mm。
所述輪軸7的頂端套裝有與所述輪軸7固定連接的擋板8,所述擋板8通過第二銷子15、第三螺栓14和與第三螺栓14相配合的螺母19固定連接在所述導向套9上。
所述手柄1與所述輪軸7中部螺紋連接。
所述輪軸7的底部連接有用于對滾輪5進行限位的緊固螺栓4。
所述手柄1與所述滾輪5之間的輪軸7上套有滾動軸承18。
所述滾動軸承18套有接觸輪6。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位于手柄與滾輪之間的輪軸上套有滾動軸承且能夠在螺旋槽中滾動的接觸輪,因此能夠保證導管坯材始終沿所述螺旋槽的軌跡運動,能夠保證盤旋管的螺距符合設計要求,利用接觸輪獲得了良好的導向穩定性,具有良好的操縱性和可靠性。本實用新型具有快換功能,通過更換螺紋桿外徑和螺旋槽深度不同的導管盤旋成型桿,就可以成型不同規格的盤旋管,解決了盤旋管管徑與導管坯材直徑變化的加工問題,適應性強,工作效率高,裝置利用率高,加工盤旋管的成本低。本實用新型能夠用于制作飛機燃油管道,有助于減少飛機燃油,節能環保,且加工出的盤旋管的熱脹冷縮性能能夠滿足飛機燃油管道溫度變化的需求,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使用操作便捷,操縱性強,工作可靠性高,適應性強,工作效率高,加工盤旋管的成本低、質量高,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8542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