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機房局部負挖布置結構及發電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83973.1 | 申請日: | 2013-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209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徐敬華;袁軍;劉鶴忠;施剛夜;申松林;林磊;鄭培鋼;萬大偉;龔顧前;陳飛;周建章;俞亞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E04H5/02 | 分類號: | E04H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蔡繼清;翁霞 |
| 地址: | 20006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機 局部 布置 結構 發電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火力發電,具體涉及火力發電設備中的汽機房的布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火力發電廠技術的不斷發展,除了通過增加單機容量和提高蒸汽參數來降低發電煤耗從而達到節能效果以外,降低廠用電率也是實現節能的有效途徑。廠用電率占比較大的設備是循環水泵,一般占廠用電的比例達到10~20%。所以降低循環水泵的耗電量是降低廠用電率的有效方法。?
在目前的火力發電廠設計中,通常將整個主廠房(包括汽機房、鍋爐房等)布置在零米地面之上。如圖1所示,目前的布置方式下,汽機房100中的凝汽器2布置在零米地面上,其換熱管21與零米地面1有較大的高差,這就需要循環水泵(圖未示)額外增加一部分揚程來克服這一高差將循環水泵入凝汽器2,于是增加了循環水泵的耗電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機房布置,使得能夠降低循環水泵與凝汽器的換熱管之間的高度差,進而降低循環水泵的揚程,由此降低循環水泵的耗電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機房局部負挖布置結構,所述汽機房包括除氧間和凝汽器安裝區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安裝區域負挖,使得所述凝汽器安裝后,所述凝汽器部分或全部置于零米地面之下,從而降低所述凝汽器的換熱管束距離零米地面的高度。?
優選地,所述凝汽器的高度增加,增加的高度等于負挖的深度。?
優選地,所述凝汽器高度增加的位置是凝汽器上放置末兩級低壓加熱器?的接頸部分,或者凝汽器的安裝有換熱管束的部分,或者凝汽器與汽輪機低壓缸連接的部分。?
優選地,所述汽機房局部負挖布置結構用于采用單背壓運行的汽輪機組或采用雙背壓運行的汽輪機組。?
優選地,所述汽機房局部負挖布置結構用于一次再熱火力發電設備或二次再熱火力發電設備。?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發電設備,所述發電設備包括汽輪機、凝汽器,以及循環水泵,其中,所述凝汽器安裝區域負挖,使得所述凝汽器安裝后,所述凝汽器部分或全部置于零米地面之下,從而降低所述凝汽器的換熱管束距離零米地面的高度。?
本實用新型通過汽機房局部負挖的設計方案,將凝汽器部分或全部布置在零米層地面之下,降低了凝汽器換熱管的標高,從而減小了循環水泵的揚程,降低了循環水泵的耗電量。?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汽機房的布置示意圖;?
圖2a和2b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汽機房布置的示意圖,其中圖2a是俯視平面圖,圖2b是局部剖切的正視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汽機房布置的另一示意正視圖,與圖2b不同之處在于凝汽器的高度增加位置;以及?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汽機房布置的又一示意正視圖,與圖2b和圖3不同之處在于凝汽器的高度增加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點和優點。應理解的是,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制,而只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精神。說明書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標記相同的附圖標記。?
術語解釋?
零米地面或零米層:指的是與挖掘(負挖)后的地面相比,未經挖掘的地面或地層。?
汽機房:指的是發電廠中用于安裝汽輪機、凝汽器、除氧器等設備的廠房。?
除氧間:指的是包括獨立的除氧間、除氧間與煤倉間合并之后的除氧煤倉間在內的各種除氧間方案。?
圖2a和2b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汽機房100的布置的示意圖。如圖2a和2b所示,汽機房100中,布置有除氧間101和凝汽器安裝區域102。用于安裝凝汽器2的區域102中在凝汽器2的位置處進行局部負挖(即向下挖),使得凝汽器2安裝后,凝汽器2部分或全部置于零米地面之下,從而降低凝汽器2的換熱管束21距離零米地面1的高度。此時,由于循環水泵(圖未示)距離零米地面的距離未變,因此,相比于現有技術的布置,循環水泵與換熱管束21的高度差相應降低,循環水泵的揚程可減小,換句話說,循環水泵所消耗的電量可降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未經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839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