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豎直剖面法管線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82360.6 | 申請日: | 2013-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875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永命;繞紀懇;廖雪粦;秦玉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天馳測繪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3/08 | 分類號: | G01V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655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豎直 剖面 管線 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豎直剖面法管線探測裝置,屬于管線探測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地下管線探測裝置一般由兩大部分組成:1、發射機:給被測管線施加一個特殊頻率的信號電流,一般采用直連法、感應法和夾鉗法三種激發模式。2、接收機:接收機內置感應線圈,接收管道的磁場信號,線圈產生感應電流,從而計算管道的走向和路徑。但是針對埋深超過10米以上的超深管道,使用常規的地下管線探測裝置已經不能有效探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豎直剖面法管線探測裝置,能解決埋深超過10米以上的超深管道的探測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豎直剖面法管線探測裝置,它包括安裝在置入豎直通道中的前端電磁探頭、安裝在地面上的終端信號接收機以及防水屏蔽信號傳輸線,終端信號接收機上設置有信號放大器,前端電磁探頭的傳感器的輸出端通過防水屏蔽信號傳輸線和信號放大器的信號輸入端相連,信號放大器的信號輸出端與終端信號接收機的CPU相連。
所述的防水屏蔽信號傳輸線的長度大于豎直通道的深度。
所述的豎直通道的側壁上設置有PVC管。
所述的終端信號接收機上還設置有顯示儀,顯示儀與終端信號接收機的CPU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置入豎直通道中的前端電磁探頭和安裝在地面上的終端信號接收機,解決了埋深超過10米以上的超深管道的探測問題,并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前端電磁探頭,2-終端信號接收機,3-防水屏蔽信號傳輸線,4-豎直通道,5-信號放大器,6-顯示儀,7-目標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圖1,豎直剖面法管線探測裝置,它包括安裝在置入豎直通道4中的前端電磁探頭1、安裝在地面上的終端信號接收機2以及防水屏蔽信號傳輸線3,終端信號接收機2上設置有信號放大器5,前端電磁探頭1的傳感器的輸出端通過防水屏蔽信號傳輸線3和信號放大器5的信號輸入端相連,信號放大器5的信號輸出端與終端信號接收機2的CPU相連。
所述的防水屏蔽信號傳輸線3的長度大于豎直通道4的深度。
所述的豎直通道4的側壁上設置有PVC管,放置地下的水干擾信號的傳輸。
所述的終端信號接收機2上還設置有顯示儀6,顯示儀6與終端信號接收機2的CPU相連,操作人員可以實時的觀測并記錄檢測信號。
先在目標管道7加載低頻電流,然后在地面上用水平剖面法進行初步定位定深,通過在目標管道7邊上2-5米范圍內鉆孔,形成豎直通道4,再放進前端電磁探頭1,以步進方式記錄探頭探到的諧振信號,并將諧振信號傳輸至終端信號接收機2,通過專用分析軟件,計算出目標管道7的準確位置和埋深,這樣大大提高了超深管線探測的精度,解決了埋深超過10米以上的超深管道的探測問題。
在一個目標管道7可以同時安裝幾處探測裝置對目標管道7配合豎直剖面探測法進行探測,然后綜合得到精確的超深管道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天馳測繪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天馳測繪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8236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機房智能溫度控制系統
- 下一篇:樹脂塞孔壓合板結構及樹脂塞孔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