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動性能試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77799.X | 申請日: | 2013-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989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冰;馮為;劉龍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15/00 | 分類號: | G01M15/00;G01M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吳貴明 |
| 地址: | 412002***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動 性能 試驗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渦軸發動機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用于渦軸發動機的粒子分離器的氣動性能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整體式粒子分離器是渦軸發動機所特有的進氣裝置,粒子分離器的流道分主氣流和清除流。粒子分離器的主要功能是進氣并清除進入發動機進氣道的外物(例如砂塵、樹葉、草、飛鳥等),粒子分離器的分離原理是通過合適的流道型面或葉柵建立慣性力場來達到分離外物的目的。
粒子分離器的性能直接影響到渦軸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因此,很有必要對渦軸發動機的粒子分離器進行進氣流道總壓損失試驗,以考核驗證粒子分離器的性能指標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粒子分離器的氣動性能試驗裝置,以解決測試粒子分離器氣動性能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氣動性能試驗裝置,適用于粒子分離器的氣動性能測試,包括:進氣道、主氣流流道及清除流流道;
主氣流流道及清除流流道均連接至進氣道,進入進氣道的氣流經主氣流流道及清除流流道分成兩路流出;
主氣流流道上設有用于測量主氣流流道上氣流壓力的旋轉測量機構、用于測量流經主氣流流道的氣流流量的第一流量測量裝置、用于調節主氣流流道上氣流流量的第一流量調節裝置、及用于在主氣流流道上生成抽吸作用力的第一抽氣風機;
清除流流道上設有用于測量流經清除流流道的氣流流量的第二流量測量裝置、用于調節清除流流道上氣流流量的第二流量調節裝置、及用于在清除流流道上生成抽吸作用力的第二抽氣風機;
進氣道及清除流流道的內壁在周向上均設有用于測量氣流壓力的壓力測量單元。
進一步地,旋轉測量機構包括設置在主氣流流道的內壁上的旋轉測試圓盤,旋轉測試圓盤周向上固設有壓力測量單元,旋轉測試圓盤在主氣流流道內壁的周向上可旋轉,進而帶動固設于旋轉測試圓盤上的壓力測量單元旋轉。
進一步地,壓力測量單元包括測量安裝座及設置在測量安裝座上的梳式壓力測量管,梳式壓力測量管垂直于內壁并沿徑向延伸。
進一步地,進氣道及清除流流道的內壁在周向上均勻布置有多個壓力測量單元,且每個壓力測量單元上的梳式壓力測量管上間隔分布有多個壓力測量探針,梳式壓力測量管上的多個壓力測量探針在進氣道或者清除流流道內壁的整個圓周方向上呈等環面間隔分布。
進一步地,旋轉測量機構包括在主氣流流道內壁的的周向上沿主氣流流道內主氣流流動方向垂直設置的多個靜壓測量孔。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氣動性能試驗裝置,通過設置進氣道、主氣流流道及清除流流道來模擬生成主氣流及清除流,且在進氣道及清除流流道的內壁在周向上均設有用于測量氣流壓力的壓力測量單元,主氣流流道上設有用于測量主氣流流道上氣流壓力的旋轉測量機構,實現了對進氣道的進口截面總壓值Pt1、主氣流流道內的出口截面總壓值Pt2等參數的測量,為后續的氣動性能測試提供了可靠的試驗手段,且試驗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氣動性能試驗裝置的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氣動性能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3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旋轉測量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進氣道;2、主氣流流道;3、第一流量測量裝置;4、第一流量調節裝置;
5、第一抽氣風機;6、清除流流道;7、第二流量測量裝置;8、第二流量調節裝置;
9、第二抽氣風機;10、旋轉測量機構;110、旋轉測試圓盤;111、梳式壓力測量管;
111a、測量探針;130、靜壓測量孔;11、整流罩;20、錐體;21、進氣錐;23、尾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7779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