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腔鏡手術中使用的縫合結扎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74798.X | 申請日: | 2013-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3635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陸軍;蒙慶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蒙慶華 |
| 主分類號: | A61B17/06 | 分類號: | A61B17/06 |
| 代理公司: | 汕頭市高科專利事務所 44103 | 代理人: | 王少明 |
| 地址: | 541000 廣西壯族自***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術 使用 縫合 結扎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具體是用于腔鏡或內鏡手術中對手術傷口進行縫合的縫合結扎器。
背景技術
腔鏡或內鏡手術由于操作空間小,視野小,術后結扎難度大,因此縫合結扎都需要互助工具。類似的工具如CN201617884U公開的打結器,主要由手柄、外管和細管構成,細管套在外管中,細管前端可在外管前端伸出或縮回,細管前端伸出外管前端時彈性卷曲形成至少兩圈的螺旋圈,手術結扎用的線穿過該細管。打結時細管縮回到外管中,結扎線形成一圈或兩圈以上的纏繞,外管端部將纏繞的線結推到手術結扎部位,可迅速方便地打結并使結結實,但是在打結之前,需要用鉗子將縫合針在手術部位進行縫合操作。由于縫合針進行縫合時需要一定角度和力度,用腔鏡下縫合時鉗子夾著縫合針進行縫合操作難度較大,并需要很長的培訓時間,并且熟練的手術醫師在腔鏡下縫合都費時費力,增加了手術時間和縫合可靠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在腔鏡或內鏡手術中方便操作縫合針進行縫合扎針操作同時進行打結的縫合結扎器。
本實用新型的縫合結扎器包括外管,細管套在外管中,細管前端可在外管前端伸出或縮回,細管前端伸出于外管前端時彈性卷曲形成至少兩圈的螺旋圈,縫合線穿過該細管,細管前端有針套,縫合針的后部套在該針套中,縫合線的前端連接縫合針。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是:針套側壁有通孔,細管管壁上有通孔,縫合線前端穿過細管管壁上的通孔后穿過針套側壁的通孔與縫合針后端連接。
上述針套還可以是固定于細管前端的套筒,或者是細管前端經套圈緊擠壓形成的筒狀體。
另外的優選方案是:細管的前端內壁上有凸起的限位環,縫合線前端穿過限位環中間的通孔連接縫合針后端。
另外的優選方案是:針套側壁有通孔,細管管壁上有通孔,縫合線前端穿過細管管壁上的通孔后穿過針套側壁的通孔與縫合針后端連接。
縫合針后部優選為三棱柱形狀,針套的套合孔為相應的三棱柱形狀。
針套的前端外輪廓優選為橢圓形,外管的前端為相應橢圓形套孔。
上述外管的前端可以有10—45°的彎曲。
本實用新型由于外管和細管具有一定硬度,外管和細管作為縫合針的助推工具,可方便操作縫合針進行縫合扎針操作,外管和細管前段都可以有一定角度的彎曲,縫合針可以傾斜方向穿過手術切開部位將被縫合組織器官拉近貼合,然后進行打結的縫合結扎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縫合結扎器細管伸出于外管狀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縫合結扎器細管縮回到外管中示意圖。
圖3是第一實施方式縫合針與細管套合狀態示意圖。
圖4是第二實施方式縫合針與細管套合狀態示意圖。
圖5是第三實施方式縫合針與細管套合狀態示意圖。
圖6是第四實施方式縫合針與細管套合狀態示意圖。
圖7是第五實施方式縫合針與細管套合狀態示意圖。
圖8是第六實施方式縫合針與細管套合狀態示意圖。
圖9是A-A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圖2所示的縫合結扎器包括外管1,外管1后部有手柄2,外管1的前端3可有10—45°的彎曲。細管4套在外管1中,細管4后部有操作把手5,細管4前端可在外管1的前端伸出或縮回,在細管4前端伸出外管1時可彈性卷曲形成至少兩圈的螺旋圈6,縫合針8套在細管6的前端。
圖3所示,細管4的前端有針套7,縫合針8的后部套在針套7中,細管4的管壁上有通孔9,縫合線10穿過細管1,在通孔9穿出后,其前端連接縫合針8的后端。
圖4的實施方式中,細管4的前端有針套7,縫合針8的后部套在針套7中,針套7側壁有通孔11,細管4的管壁上有通孔9,縫合線10的前端穿過細管4的管壁上的通孔9后穿過針套7側壁的通孔11與縫合針8的后端連接。
圖5的實施方式中,細管4的前端內壁上有凸起的限位環12,在限位環12前部的細管部分成為針套7,縫合線10的前端穿過細管4后穿過限位環12中間的通孔13與縫合針8的后端連接。
圖6的實施方式中,細管4的前端有針套7,縫合針8的后部套在針套7中,縫合針8上有穿線孔14,縫合線10的前端穿過細管4的管壁上的通孔9后穿過縫合針8上的穿線孔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蒙慶華,未經蒙慶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7479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