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小型魚類的負壓式耳石采集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74022.8 | 申請日: | 2013-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593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作志;江艷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1/04 | 分類號: | G01N1/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譚英強 |
| 地址: | 5103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小型 魚類 負壓式 耳石 采集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生動物的耳石采集器,特別是小型魚類的負壓式耳石采集器。
背景技術
目前,水產領域魚類生物學的研究,經常需要采集其耳石進行年齡和生長方面的研究。在實驗過程和樣品分析中,采集耳石的完整性將直接決定耳石日輪和年輪的準確性,因此,完整、高效地獲取耳石樣品對魚類年齡和生長的分析至關重要。
通常采用的竹制鑷子進行耳石的采集,這種采集器具和采集方式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1)在耳石采集過程中,對耳石施加外力,容易對耳石造成損壞;2)竹制鑷子在使用過程中,易變形,耐久性低,影響采集耳石的成功率;3)竹制鑷子的保存和保養困難,容易受細菌等生物因素和溫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響,造成器具的變形或損壞。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竹制鑷子采集耳石,耳石采集的成功率、所采集耳石的完整性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最終對實驗數據的系統性和精確性產生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集方便的小型魚類的負壓式耳石采集器,利用這種采集器采集耳石可以有效保證耳石的完整性。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小型魚類的負壓式耳石采集器,包括透明的采集管,所述采集管的底部為倒錐形結構,所述采集管的頂部接有可壓縮變形的負壓氣囊,所述負壓氣囊與采集管的采集通道連通,所述采集管外壁設有帶磨砂層的握持部。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握持部在采集管中部。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握持部占采集管長度的1/8~1/6。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負壓氣囊的底部開口處套裝在采集管外壁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負壓氣囊底部與采集管外壁之間設有粘膠層。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負壓氣囊的底部插入采集通道內并與采集管內壁密封配合。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采集管內壁設有環狀凹槽,所述負壓氣囊的底部設有與環狀凹槽緊密貼合的環狀凸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采集器使用時先壓縮負壓氣囊,利用其負壓作用,通過采集管將耳石直接吸取出來,采集過程中無需對耳石施加壓力,從而保持了耳石的完整性,除此之外,由于采集耳石時采集管必然接觸到水,因此在采集管外壁設置帶有磨砂層的握持部,防止了采集管滑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小型魚類的負壓式耳石采集器,包括透明的采集管1,采集管1的底部為下尖上寬的倒錐形結構。采集管1的頂部接有可壓縮變形的負壓氣囊2,負壓氣囊2與采集管1內的采集通道連通。在采集管1的外壁形成帶磨砂層的握持部3。
使用本采集器時先壓縮負壓氣囊2,利用其負壓作用,通過采集管1將耳石直接緩慢地吸取到采集管1內,取出耳石時,再次壓縮負壓氣囊2,緩緩將耳石壓出。由于采取了負壓來吸取耳石的方式,采集過程中無需對耳石施加壓力,從而保持了耳石的完整性,極大的提高了小型魚類年齡和生長分析的精確性。除此之外,由于采集耳石時采集管需用人手握持,因此在采集管1外壁設置帶有磨砂層的握持部3,防止了采集管1滑落。握持部3在采集管1中部,占采集管1長度的1/8~1/6。
圖1所示為第一實施例,負壓氣囊2的底部開口處套裝在采集管1外壁上,利用負壓氣囊2底部的彈性緊密包裹采集管1并相互密封。
進一步,為了使兩者相互固定,也可以于負壓氣囊2底部與采集管1外壁之間設置粘膠層4,通過粘接的方式將兩者固定。
圖2和圖3所示為第二實施例,負壓氣囊2的底部插入采集通道內并與采集管1內壁密封配合,這種方式利于兩者的快速分離。
進一步,為了取得更好的密封效果和在采集石防止兩者的脫離,采集管1內壁設有一圈環狀凹槽5,負壓氣囊2的底部設有與環狀凹槽5緊密貼合的環狀凸起6,利用凹槽5和凸起6形成密封結構和卡接結構。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其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7402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