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金屬屋頂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74005.4 | 申請日: | 2013-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7096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06 |
| 發明(設計)人: | 虞功平;徐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D11/02 | 分類號: | E04D11/02;E04D13/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曉剛 |
| 地址: | 3221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屬 屋頂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屋頂結構。
背景技術
對于超大空間建筑來說,存在如下幾個主要問題:
1、屋面防水等級高,一旦發生滲漏,會造成巨大的政治影響和經濟損失;
2、由于雨水下落到屋面板上會對屋面板產生撞擊聲,同時由于風的作用也可能會在屋頂上產生在風鳴聲,或者其他室外噪音都最終會通過屋頂層傳到室內;
3、另外,眾所周知,玻璃棉或者巖棉因其質量輕,性能好,其已經作為現代建筑廣泛應用的屋面/墻面保溫材料,但是如果圍護系統的防潮處理不好,則室內的水蒸汽很容易向圍護系統內滲透,使得保溫棉發霉、變質,從而大大降低保溫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金屬屋頂結構,提高金屬屋面的防水效果,同時避免室外噪音傳到室內,另外也要提高金屬屋面的保溫防潮透汽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金屬屋頂結構,屋頂構造最下層為鋼制的內襯板,屋頂構造最上層為鋁鎂錳合金屋面板,其特征在于:在鋁鎂錳合金屋面板與內襯板之間還設置有支撐鋼板和石膏纖維板,其中支撐鋼板支撐在石膏纖維板底部,所述鋁鎂錳合金屋面板與石膏纖維板之間填充有超細玻璃絲棉抗噪層,所述支撐鋼板底部設有支架檁條支撐,所述內襯板上鋪設有無紡布防塵層,所述無紡布防塵層上設有玻璃棉吸音層,所述玻璃棉吸音層與支架檁條之間填充有保溫棉,在保溫棉與玻璃棉吸音層之間設置有隔汽層,在超細玻璃絲棉抗噪層與石膏纖維板之間設置有防水透汽層。
優選的,所述鋁鎂錳合金屋面板的厚度為0.9mm,所述石膏纖維板的厚度為12mm,所述支撐鋼板的厚度為0.4mm,所述內襯板的厚度為0.5mm。
優選的,所述支架檁條為冷彎薄壁幾型鋼。
優選的,所述隔汽層為杜邦特衛強SD2防水透汽膜,所述防水透汽層為杜邦特衛強防水透汽膜,型號規格為Therma。
優選的,所述超細玻璃絲棉抗噪層在施工中由30mm厚壓實至15mm,所述超細玻璃絲棉抗噪層的容重為12kg。
優選的,所述保溫棉為兩層構造,上層為保溫巖棉,下層為玻璃棉。
優選的,所述玻璃棉吸音層、上層保溫巖棉及下層玻璃棉均由50mm厚壓實至30mm,所述玻璃棉吸音層的容重為12kg,所述上層保溫巖棉的容重為100kg,所述下層玻璃棉的容重為24kg。
優選的,所述鋁鎂錳合金屋面板的面密度為3.4kg/m2,所述支撐鋼板的面密度為3.83kg/m2,所述石膏纖維板的面密度為9kg/m2,所述內襯板的面密度為4.7kg/m2,所述超細玻璃絲棉抗噪層、保溫棉及玻璃棉吸音層的面密度為7.5kg/m2,所述支架檁條的面密度為5.6kg/m2。
優選的,所述內襯板為表面噴涂穿孔壓型鋼板,穿孔率為21%,孔徑24mm。
優選的,所述防水透汽層搭接處采用雙面丁基膠帶連續粘結。
本實用新型設置兩道防水結構進行防水,即在鋁鎂錳合金屋面板下方設有二次防水層,該二次防水層采用高密度的紡粘聚乙烯無紡布防水透汽層,這樣剛性防水層和下層柔性防水層的結合,既能滿足防水又不妨礙透氣。
另外,二次防水層搭接部采用雙面丁基膠帶對搭接帶進行連續粘結,避免了二次防水層搭接部滲水。
因為多層夾芯板材構造比單層板材能取得更好的隔聲效果,因此本實用新型設置了四層板。除了最頂層的鋁鎂錳合金屋面板和最下層的內襯板外,還在中間設置了一道支撐鋼板;一道作隔音用12mm厚石膏板。
多層板材隔聲結構與單層板材一樣,同樣會產生吻合效應,而且臨界頻率取決于組成多層板材的單層板的臨界頻率。當兩個完全相同的單層板材組合成的雙層隔聲結構,因兩者的臨界頻率相同,該頻率會有大量的聲能透過,從而使隔聲吻合谷大大下降,隔聲頻率曲線的下凹加深。對于同一種材料一般采用厚度不同的單層板來組成雙層隔聲板材結構,以便兩者的吻合頻率錯開。因此本實用新型所設置的四層板材,每層板材都有不同的面密度。最上層鋁合金板的面密度為3.4kg/m2,中間層鋼板為3.83kg/m2,石膏板面密度約9kg/m2,下層為4.7kg/m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740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