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增強CPU散熱能力的結構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73321.X | 申請日: | 2013-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419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瑞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20 | 分類號: | G06F1/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10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強 cpu 散熱 能力 結構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計算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增強CPU散熱能力的結構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箱主板原有結構中,主板后部固定兩個風扇給CPU散熱,這兩個風扇的風向向后。由于后面板的布局空間有限,安裝這樣兩個風扇已經是極限了,而這樣的散熱方式并不能實現CPU的合理散熱。因此針對這一情況,CPU的散熱技術有待進一步發展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公開一種增強CPU散熱能力的結構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增強CPU散熱能力的結構裝置,解決上述CPU散熱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包括兩個前置風扇、導風罩和兩個后置風扇,所述前置風扇設置在主板前部,后置風扇設置在主板后部,前置風扇和后置風扇的風向相同朝向主板后方,所述導風罩前端與前置風扇相接后端與后置風扇相接,這樣前置風扇、導風罩和后置風扇共同形成一散熱風道。
進一步,所述導風罩上表面設置呈三段,前段設置呈前高后低的傾斜面,中段呈水平結構,后段設置呈前低后高的傾斜面。
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增強CPU散熱能力的結構裝置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增加該結構裝置,能實現風扇吹出的風直接到達CPU表面上,達到了CPU的散熱要求,且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使用方便,具有較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結構裝置的俯視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導風罩的側視圖;
附圖標注說明:1、前置風扇;2、導風罩;3、后置風扇;4、主板;5、內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增強CPU散熱能力的結構裝置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增強CPU散熱能力的結構裝置,其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兩個前置風扇1、導風罩2和兩個后置風扇3,所述前置風扇1為新增風扇設置在主板4前部,所述導風罩2前端連接前置風扇1其后端連接后置風扇3,這樣形成一個CPU散熱風道,所述后置風扇3為系統原有風扇設置在主板1后部,且前置風扇1和后置風扇3的風向一致均向主板后方;且導風罩3上表面設置呈三段,前段設置呈前高后低的傾斜面,中段呈水平結構,后段設置呈前低后高的傾斜面。
該增強CPU散熱能力的結構裝置,通過增加結構件在機箱內部增加安裝兩個前置風扇,風向與原有風扇保持一致;最后,通過固定導風罩將前后風扇連接起來形成散熱風道套罩住CPU,且導風罩的上表面結構具有坡度性,可以實現直接將風吹到CPU上,增強了CPU的散熱效果。
除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7332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