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斗輪機專用復合加強型扁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67270.X | 申請日: | 2013-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883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后博;后啟華;鄭維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電纜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08 | 分類號: | H01B7/08;H01B7/18;H01B7/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 地址: | 23837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輪機 專用 復合 加強型 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線電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斗輪機專用復合加強型扁電纜。
背景技術
斗輪機設備工作時是一種來回往復運動,因為電纜要跟隨著設備移動所以電纜來回移動非常頻繁導致其使用壽命非常短,以往通常采用單獨的動力電纜和控制電纜分別布設在設備的兩側,這給設備安裝及運行都帶來了不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斗輪機專用復合加強型扁電纜,采用鋼絲加強導體線芯,將控制電纜和動力電纜放在一起制成復合加強型扁電纜,從而克服設備安裝及運行不便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斗輪機專用復合加強型扁電纜,包括多根動力線芯和一根控制線芯,所述多根動力線芯和一根控制線芯為并排設置于外護套內;所述每根動力線芯由內至外依次包括加強芯一、動力線芯導體、導體屏蔽、絕緣一、絕緣屏蔽、加強屏蔽;所述控制線芯包括加強芯二、控制線芯導體、絕緣二、內護套,所述加強芯二和控制線芯導體外均包裹有所述絕緣二,所述加強芯二為一根,所述控制線芯導體為多根,所述多根控制線芯導體圓形分布在加強芯二周圍,所述內護套包裹在包裹有所述絕緣二的所述多根控制線芯導體的外圍。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新型斗輪機專用復合加強型扁電纜,所述加強芯一和加強芯二為軟鋼絲。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新型斗輪機專用復合加強型扁電纜,所述導體屏蔽和絕緣屏蔽為半導電尼龍帶,所述絕緣一為乙丙橡膠絕緣,所述加強屏蔽為鍍錫銅絲編織屏蔽。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新型斗輪機專用復合加強型扁電纜,所述絕緣二為乙丙橡膠絕緣,所述內護套為橡皮護套,所述外護套為丁硅橡膠護套。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斗輪機專用復合加強型扁電纜,因電纜要不斷經受來回彎曲,動力線芯導體和控制線芯導體內用軟鋼絲作為加強芯一和加強芯二,并采用正反絞合方式,這樣的導體具有高柔軟扭轉穩定性,以及優良的抗拉、抗沖擊性和耐彎折性。為了消除導電線芯表面的電場畸變,均化電場,減少游離放電,采用了半導電尼龍包帶作為導體屏蔽。絕緣一和絕緣二采用具有優良的電氣性能和耐臭氧性能,較高的耐熱性及機械性能的混合乙丙橡膠絕緣。采用半導電尼龍包帶加鍍錫銅絲編織層的組合屏蔽,半導電尼龍包帶與絕緣接觸性良好,可以減少氣隙及其產生的游離放電,均化電場;絕緣外的金屬編織層,對絕緣有一定的抗拉兼接地線保護作用。由于此電纜為移動的電纜,運行過程中有一定的拉力,有時可能因某些因素產生泄漏電流,因此采用鍍錫銅絲編織屏蔽起到一定的抗拉作用并經可靠接地后,可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外護套要經受頻繁彎曲、扭轉、牽拉、摩擦,以及日光老化等等,因此外護套材料具有優異的耐候性、耐磨性和優良的機械強度,故采用了以丁基為原料的硅橡膠復合物作為護套材料。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及優點為:采用軟鋼絲作為加強芯一和加強芯二絞合動力線芯導體和控制線芯導體與普通的斗輪機電纜相比它的穩定性和抗拉性都得到加強,從根本上解決了線芯移動造成的導體拉斷現象,大大提高了電纜的使用壽命,延長了電纜的更換周期。采用半導電尼龍帶為導體屏蔽,均化了電場減少了游離放電對絕緣形成的沖擊損傷,比普通斗輪機電纜絕緣的使用壽命得到延長。采用半導電尼龍包帶加鍍錫銅絲組合屏蔽比目前采用的一層屏蔽增強了抗拉強度,提高了系統和人身安全性。采用丁基硅橡膠復合物作為外護套,比普通的橡皮的牽拉、耐磨及老化等性能優越。把控制線芯組合在一起,綜合造價比較低,安裝簡便、施工費用低。
附圖說明
圖1,新型斗輪機專用復合加強型扁電纜結構示意圖。
1為加強芯一,2為動力線芯導體,3為導體屏蔽,4為絕緣一,5為絕緣屏蔽,6為加強屏蔽,7為控制線芯導體,8為加強芯二,9為絕緣二,10為內護套,11為外護套。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電纜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電纜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6727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